这件事说来话长,麴仁恕和麴德勇乃是麴文泰第一任突厥王妃所生,一母同胞,麹智盛是第二任厌哒王妃所生,至于第三任汉人王妃,并没有诞下子嗣。仁恕和德勇这哥俩,一文一武,仁恕仰慕汉家文化,习诗书,懂礼仪,待人礼贤下士,彬彬有礼;德勇则相反,孔武有力,好骑马控弦,征战沙场,有万夫不当之勇。先王麴伯雅在世的时候,极为喜欢这两个孙子,称之为麴氏双壁,将来文物相和,必定能壮大高昌。德勇平日也以辅佐大哥,做一名上将军为目标,哥俩感情深厚。
可是所有的美好都在公元613年发生了改变,当时是隋朝大业九年,高昌延和十二年,麴伯雅在位,麴文泰还是个世子。
早在609年的时候,隋炀帝西巡到张掖,麴伯雅和麴文泰父子去拜见隋炀帝,受到隋炀帝的热烈款待,父子俩不但随着隋炀帝去了一趟长安,甚至还跟随隋炀帝亲征高丽,在中原呆了三年才返回高昌。
回到高昌后,父子俩决心推行汉化改革,要求“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革除夷狄之风(衽:衣襟。中原华夏礼服皆右衽,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的右衽。中原儒家一直把衣襟向左掩视为野蛮的标志)。但改革不到一年,高昌内部抵触严重,发生了“义和政变”,政变者攻占王城。在张雄的保护下麴氏王族逃离王城,原本打算投靠隋朝,但此时隋朝发生变乱,自顾不暇,他们只好投靠西突厥。父子俩称西突厥是夷狄,西突厥对他们也没什么好感,看以前的面子,就当养着个闲人。
麴伯雅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关键时刻,麴文泰和张雄积极奔走,隋朝指望不上了,便联络忠于王室的高昌人以及同情高昌的西域诸国,打算夺回王位。过程极为艰难,直到六年后,他们才凑了一只三千人的军队,进攻高昌。
麴仁恕和麴德勇兄弟俩的分野就在这时拉开了帷幕。仁恕学儒家,但战乱年月,还是武力好用些,麴德勇有万夫不当之勇,跟随大将军张雄征战沙场,屡立战功,甚至从万军之中救了麴文泰的命。
麴文泰或许是死里逃生激动坏了,当时拍着德勇的肩膀道:“若是我能夺回王位,你便是高昌世子!”
麴德勇更加卖力,趁着张雄大军和叛军在交河城对峙之际,率领五百骑兵绕过戈壁滩,突袭王城。叛乱者大惧,召回交河城的大军保卫王城,张雄才趁机进攻,一战击溃叛军。
麴文泰父子夺回高昌之后,麴伯雅复位一年就因病驾崩了,麴文泰即位,他忽然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世子是谁?
要说根据高昌的传统,长子继承制,王位天然便是麴仁恕的,可可当初他头脑一热,答应了麴德勇。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其实就麴文泰自身而言,他喜欢二儿子麴德勇,觉得这孩子性格像自己,脾气像自己,还救过自己的命,有勇有谋,乃是天生的王者。大儿子麴仁恕,性格绵软,对礼仪恪守得近乎偏执,说话言行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可越挑不出毛病,麴文泰就越不喜欢他,觉得这都是装出来的,不是本性的流露。麴氏虽然是汉家血统,但几百年来与各族通婚,血脉里自然有那胡人的豪爽血性,这麴仁恕让他极为别扭。
但麴文泰知道,高昌再也折腾不起了。若是他破坏了长子继承制,高昌将世世代代不得安宁——没有这个传统法则的镇压,谁有能力谁当国王,必定乱成一团。
麴文泰只好违心地立了麴仁恕当世子。但他对二儿子又是满心歉疚,平日无比纵容,麴德勇眼看到了嘴边的鸭子飞了,心里也一直憋着气,一有机会就给麴仁恕和张雄上眼药。不过可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借着玄奘失踪之事,单刀直入,鱼死网破。
众位大臣全都提起了心,此事一个处理不慎,就是高昌内乱,国破家亡。
张雄和麴仁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