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节(第1/5页)  平常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孩子一年的学习费用了,我是宁愿花钱给后者的。

    在此呼吁佛教信徒们,在烧香的同时不要忘记至少要做一件善事若水

    小千世界c中千世界c大千世界如此浩瀚。

    这香,高那么点算的了什么愚昧不垢不净

    高香能带来哪般幸福2

    覃贤茂点评:

    以实用主义求得回报的方法和心态来信佛求佛拜佛,我以为那肯定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佛不度人,人需自度,佛教的经典中早已说得很明白。

    萧然兄此篇文章中将这个道理剖析得极为清晰

    如果烧香只是对佛菩萨表示一份尊敬,一种美好的心情,这当然应该是是最为正当的理由。

    想通过烧天价高香换得现世福报,肯定是愚蠢和不对的。

    但是,那些接受烧高香的寺庙呢,那些混水摸鱼以佛菩萨之名敛财的假和尚c伪和尚,不是更应该遭到人们的谴责吗

    第六章色空

    答小女巫的红尘观1

    出世c入世并无一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为之修行;反之,“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形式”,则是空披一件袈裟。可惜,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僧人不在少数。而只图耳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至多是小乘境界而已。提要

    小女巫的留言颇有禅机。

    不过,她说:“很难说,佛家的看破世事c不问凡尘好,还是像先辈鲁迅先生等人终其一生不平则鸣c启发世人好。”从她的诘问,可以看出她对佛家的出世是有某种偏见的。

    但她的“根本就没有红尘,所以也不用看破。”说的精妙。

    其实人们对佛的“偏见”多于“正见”,我们总认为佛门净地,晨钟暮鼓,不问世事,这只看到佛家的一方面。

    其实佛家修行,离不开“凡尘”,你问也好,不问也罢,此生你是跳不出凡尘的。所以,出世c入世并无一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为之修行;反之,“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形式”,则是空披一件袈裟。可惜,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僧人不在少数。而只图耳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至多是小乘境界而已。要知道,“大隐当隐于世也”。此其一也。

    恰恰是“根本没有红尘”,即所谓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对凡尘问与不问就都不存在。不过是一个阶段,问与不问都有其道理。此其二也。

    今天烧香拜佛的众生,绝大多数是临时抱佛脚的角色,其实并不明白拜的本意,以为上面威严的泥菩萨能保佑你。其实,如果你种下善因,不拜,佛也能保佑你;反之,你杀人放火c无恶不作,谁能救你

    佛不是救世主,佛至多是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和宇宙的道理,你信了,并按照他老人家的指点做了,他就能救你;如果你痴迷不悟,佛也没有办法。所以,拜佛其实就是拜自己,让自己按照佛的教导去修行而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千万别指望靠烧香拜佛而能不劳而获,天底下哪里有此等好事因为,一炷香才多少钱想靠一炷香钱就换取一座金山c银山,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可能达到。所以,自己的福田还要自己去种的。20070328

    评论:

    好一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萧然师兄,谁人识得,汝墨镜摘下,眉宇然,竟有种女相呵呵

    如我佛如来,如西行唐僧

    足见佛缘至深哦。匿名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妇人无法过河,碰巧两个和尚经过,妇人求助,希望能背她过河。一僧说,出家人不近女色。没有帮她。另一僧二话没说背妇人过了河。因为在他眼里,行善事,众生没有不同。

    一直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