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选择(第1/2页)  红楼之庶子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楠道:“你若有志于科举,心即利欲,容易急功近利,将来做官,又为案牍之事所恼,何来安下心来作学问。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中取舍之道,你想清楚了吗?”

    我便陷入沉思,当时很有名几位大儒,比如王学大儒何心隐就终生没有出仕,四方讲学,传播学问。罗汝芳则是中了举人后,自觉的吾学未信,不可以仕,在乡读书十年,不参加科举。

    还有另一位与王阳明齐名的大儒湛若水,还毅然焚掉路引不赴科举,沉潜学问好几年。二十年后还有刘宗周,中了进士,不愿做官,愤然在家读书十年,终成一代大儒。

    这些都是传为美谈的。

    但是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可就是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冲突。想想荣国府的结局,我心中的波澜便平静了。俗语有云,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入仕也是修行了。

    听了陈楠的话后,我当即回答道:“学生以为,做官即是做学问,学问也可以在做官中得。学生这么以为,不知可否?”

    陈楠听了笑了笑道:“你既有志,就勉力行之,不要问我了。”

    带着疑惑,我便回到家中。想找这个人请教,左思右想便想到杨先生,听二哥说杨先生也曾做过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辞官了。

    当下我便走入杨先生的院子,但见先生穿着一身短衫,衣袖得挽得高高的,满头大汗蹲在那拿着一把小锄头给几盆月季锄草。

    见了这一幕,我浮出一丝笑意笑着道:“老师真是好闲情逸致啊!”

    先生见是我来了将锄头一放,笑着道:“为师,不过爱这几盆花草罢了,故而学此小人之事,你可别说出去,让人笑话为师。”

    我笑着道:“老师哪里话,三国演义里,也有说刘备曾灌溉园圃。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岂能因眼前小事而看轻呢?”

    先生叹道:“我虽不是你正经的老师,也算指点过你的文章,见你榜上扬名,也算不符荣公所托了”。

    我连忙道:“老师莫要乱夸弟子了,若非府试第一题,正好押题押中,弟子这一次恐怕就危险了。说来弟子能取中,还多亏了老师在府试之前给弟子的指点。”

    先生道:“你读书能过目成诵,这是上天授予你的才华,有此博闻强记之能,无论是去作学问,还是举业皆可。”

    我点点头道:“正好府试后宴饮,府台大人也如此问过,他问弟子是要作学问,还是求举业?”

    先生微微笑着道:“这是陈知府对你一番栽培器重之意,才与你说这番推心置腹的话。”

    “弟子知道”。

    先生道:“你自己也需明了。读书人未进学之际,当努力求学,免役食禀,不受劳役奔波之苦。不过陈知府这么问,是因为不了解你,因为你断然是不肯为了学问,而放弃举业。”

    我一脸羞愧,我就这么像热衷仕途的人吗?就算是,你也可不可以说得委婉一点,我还是有点追求的。

    先生道:“其实为师为官前,也是如此想的,但真正到地方上作一任父母官,才知早知不如当初。治下曾有一书生写贴讽刺,我倒觉得有几分真切,帖里说满朝地方官,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

    先生又道:“我在少年时看官就好像看神仙一样,想象不出的无限光景。真当上官了,滋味倒不如当个书生,劳苦折辱还千百倍于书生,好比婴儿看见了蜡糖人,啼哭不已非要吃,真咬了一口。又惟恐唾之不尽。听了这些你还要当官吗?”

    我想了下道:“老师,当然读书人作学问是十分清贵的,但这天下还是要读书人来当官的,天子也需要读书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