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四章 雅鲁藏布江(第1/2页)  风起西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c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

    雅鲁藏布江,在藏语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c黄河c黑龙江和珠江)c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马泉河,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境,经过中国和印度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每到夏季时是雅鲁藏布江的汛期,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和来自西南方向的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三条支流汇合后至里孜一段统称马泉河,但在扎东地区也有称该江为达布拉藏布,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

    曲水一带地方,藏语叫雅鲁,该江流至山南一带叫雅隆(因山南地区有条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称这条河流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区念作雅鲁,因为“鲁”藏语确切语音称“隆”,意即从曲水以上流经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总称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干流河谷沿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流域呈东西向的狭长带,支流多而短小,较大支流有拉萨河c帕隆藏布c易贡藏布c拉喀藏布c尼泽曲c年楚河等。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其中萨噶以上称马泉河,上游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宽,气候温和,水利条件较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下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中,在南迦巴瓦峰附近河流流向骤然由东流折向南流c再转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湾,著名的底杭峡为世界最大峡谷之一。截止国境线年径流总量为1,100亿立方米,洪水由暴雨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水量丰富,落差大而集中,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其水电资源优秀,但是为了生态平衡和完好保护自然瑰宝不宜过分开发。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其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于是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