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很关注的。至少来了伦敦之后,他就订了三分报。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法战争他现在虽然无能为力,虽然后果他已经知道,而且现在看起来历史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还是忍不住去关心战事的进展。
自去年年底法军在山西之战取得胜利之后,战事暂时进入停顿,中法双方进行了交涉,可惜没有谈拢。于是,在今年二月法国任命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c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会谈。虽然内容没有披露,但是可想而知,在一败再败的情况下,法国人的条件必然是更加的苛刻。
而作为关心中法战争的白小天,自然对于曾纪泽这个名字不陌生。虽然来这个时代之前,对于此人的印象只限于似乎听过的程度。但是现在伦敦报纸上可是对于这位曾国藩的长子c清朝的出使英国c法国c俄国大臣隔三岔五的就会提及。而这位外交官也和白小天印象中的清朝驻外公使们不同,也许是因为他的背景,也许是因为他本人的性格,总之他是外交官中难得的主战派。他在巴黎就法国侵略越南问题与法政府谈判时,就建议清廷积极备战,坚决抵抗。由于在中法交涉问题上态度强硬,抗辩不稍屈。而现在由于接连战败,从清朝政府的态度来看来主和派已经占据了上风。也就在几天前,报纸上登出清政府已经免去了他的出使法国大臣一职。和谈的事情交给了白鸿范。
老实说虽然历史书对于主战派向来是讴歌,对于主和派则即使再公正的说法也是贬低。不客气地,那直接就是卖国贼。白小天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亲身的感受到了中国和列强的差距,又和侯爵深谈了几次后,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把凡是主战派就称之为英雄,主和派就称之为汉奸,实在是太偏颇了。
譬如说这次的中法战争,在白小天看来清朝的国力完全不是法国人的对手。而越南虽然名义上是清朝的属国,但是实际上清朝的政令根本无法到达这里。而法国人一开始的条件对于清朝来说唯一有所伤害的就是在西南开辟通常口岸。如果一开始就采取主和派的建议,这场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至于说到有损清朝的颜面,更是自欺欺人。鸦片战争连北京都被占了,现在还谈什么颜面?结果,到最后面子彻底丢尽了。当然从历史上看来中法战争,法国人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法国人并没有倾力一战,这中间的变数太多。如果法国人执意要打,其结果很有可能又是一个鸦片战争。
当然白小天的观点并不是说不抵抗。只是说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要知己知彼,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这就和当年的白世民一样,唐建国之初,国力尚弱,但是未必就不能和突厥一战。但是他宁愿选择向突厥称臣。等到国家稳定后,挥师北向,什么仇都报了。当然也不是一味的隐忍,隐忍的目的是为了发奋图强,而不是得过且过,苟且偷安。
至于在直接面对敌军的时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敌人已经打上门来了,就不是主和主战的问题了。这个时候就只能搏命了。可是白小天认为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到最后时刻就不应该让他的国民去承受承受不起的痛,把希望寄托在军队会以弱胜强c以少胜多上。这样只能把国力给消耗干净,而使军队更加不敢言战。
自然这也只是白小天个人看法,也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就他看来,清朝从根子上已经烂了。不管它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它都免不了灭亡。这其实也是当初白小天不想留下来帮高强的原因之一。不要说,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