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必须听从胤禟的差遣。
于是,不久胤禟就派遣他们去草原上收购羊á一。侍卫们一方面不能拒绝,另一方面心里也很高兴,谁都知道,这是一趟油水不少的差事。侍卫们高兴了,胤禟更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龙归大海了。
当时xiǎ一黑山岛的造船厂c码头都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虽然人数还没有膨大到如今的近六千人,但也有两千多人。粮食倒还好说,反正从日本运回来的商品中粮食本来就是大头。最大的问题是盐。虽然奉天就有数个盐场,行销东北各地。而且奉天盐场早就由纳税改行引,也不需要jiā一纳盐课,所以东北各地的盐价比关内要低不少。但问题是两千人的食盐,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除非n一ng到盐引,否则想要从金州港运盐到xiǎ一黑山岛也是个麻烦。当然实在不行的话,也还可以走私。但是胤禟想了想还是自己n一ng个盐场得了。反正所需也不大。就这样xiǎ一黑山的盐场建了起来。
此时清朝的盐场基本上还是用的煎熬法。也就是煮盐。胤禟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制盐业,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多少也知道盐是晒出来的。戴梓和黄履庄都是聪明人,胤禟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于是很快开辟了两块沙滩作盐田,然后在盐田上铺上许多木板。等海水蒸发之后,木板上留下的就是粗盐了。这些粗盐入水溶解之后虽然仍然需要一道熬制的工序。但比起以前已经简化了很多。当然晒盐也有缺点,那就是时间太长。常常需要半个多月才能成粗盐,而且还需要老天作美。不过还好,他们一开始只需要解决两千人的吃盐问题。
但作为一个现代人胤禟显然不会就此满足。因此他又想到了如果能够建几个水泥池,那就不需要木板了。而且如果中途可以多过滤几次,食盐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毕竟盐这东西可是要吃的,不过滤干净怎么行?胤禟可是很珍惜自己生命的。尽管他对于水泥了解也不多,只知道基本原料是石灰和沙子。但现在很多东西并不需要他动手,只要他有想法,又想实施,再舍得花钱就行。
于是,当他从xiǎ一黑山岛回到盛京之后,就组织人开始试验制造水泥。半年后,水泥在一位老窑工姚广富的带领下终于制造出来。尽管这种水泥的强度还很差,但至少用来砌水池是绰绰有余了。
不久,xiǎ一黑山岛的过滤池c蒸发池相继建立了起来食盐终于实现量产,而且盐的质量远远高于当时的食盐。不但看上去白了许多,颗粒细了很多,而且入口没有苦涩。从此海贸又多了一个极受欢迎的品种。那就是食盐。不过,为了怕不引起麻烦这些食盐除了自用外,他们只销往日本。这些雪白的细盐颇受日本贵族的喜好,没多长时间又有不少的清朝商人又从日本购买回国,这也算是出口转内销了。更搞笑的是,康熙三十六年初,康熙还曾经赏了两斤“倭盐”给胤禟。当胤禟拿到盐的时候,实在有些苦笑不得。
要说黄履庄和戴梓谁在机械方面的成就更高一些,胤禟不好说。不过,如果要问胤禟更信任谁?那无疑是黄履庄了。因为他是一个更纯粹的人。或者可以说他是个典型的科技狂人。
盐场建立之后,黄履庄就一头栽进了如何改善盐场的策划之中。首先他挖了一个大池子,安装了阀én引灌海水之后,就不用再担心chá一汐的影响。因为池子里海水很平静,所以也达到了一定的沉淀效果。然后再通过另一个阀én将海水引入过滤池。在这个阀én边上还安装了用坚韧的麻绳编制的细密的多达五层的过滤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