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袁熙嫡系(第1/3页)  三国袁熙之力挽狂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议事厅退出来之后袁熙并没有同袁绍一起回到属于他们的刺史府后院。 跟刺史府比起来袁熙更喜欢在军营里和那些大头兵混在一起。这也是他为袁绍所不喜的的原因之一,袁家几代人都是出入朝堂的名士,这些人皆出自高门望族,入则锦衣玉食,出则前呼后拥,家风严谨,相交的都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就拿袁绍自己来说,当年隐居洛阳期间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而袁熙却没有这些这些传统,他更喜欢的是与一些下层百姓混在一起,经常深入寻常巷陌,田间地头。因此在邺城袁熙虽然在上层人中间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底层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声望望,百姓都知道冀州二公子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宦人家子弟的架子,深受百姓喜爱。袁熙在冀州职官“虎贲校尉”掌五千人为“虎贲营”。虎贲校尉本为京城禁卫军统领,秩比两千石。然而这是乱世,天子都不被人尊重,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冀州,虎贲校尉只是一个普通的统军校尉而已。袁熙不得袁绍宠爱,也不得世族的拥戴。不像在青州的袁谭和受到袁绍宠爱的袁尚各有一班世家和文臣武将支持。袁熙营中,几位虎贲营的主要将领都集在大帐,等着袁熙从城中归来。礼字营统领军司马孙轻,山字营统领军司马陶山,仁字营统领军司马丘泽,近卫营“铁面军”统领军候袁满,军中主簿崔林。义字营统领军司马解雷,勇字营统领军司马俞武今日当值,故在此间。虽然主簿崔林已经将可能的结果分析给了众人,主公(袁熙)可能会独掌一州,但没听到确切的消息时谁又能真正的安下心来呢。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与冀州骑都尉崔琰乃是从兄弟,崔琰是嫡支,他是旁支。他也不如崔琰知名,然而他的才学并不比崔琰差,因为不是嫡支子弟,他得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建安初年,袁熙领军驻扎清河时,当时闲居在家的崔林经崔琰推荐投入袁熙帐下,后来逐渐得到袁熙信任,成为虎贲营中主簿,为袁熙出谋划策,筹划粮草军械,深受袁熙信任。然韬略并不是其所长,所长乃是政略经律。军司马陶山与孙轻都有黑山军的背景,陶山乃是故建义中郎将陶升之子,陶升原为内黄小吏,为人有善心,初平四年黑山贼于毒攻陷邺城时,独自率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让其他人进来,用车载着袁绍的家人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还。袁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兴平二年,陶升病逝,遗有独子陶山,袁绍虽然感念陶升救难之义,但对黑山贼出身的陶氏父子并不看重,甚至有些蔑视。然袁绍素以信义示人,便将时年二十岁的陶山打发给了袁熙。在袁绍的关照下年仅二十余岁的陶山成了袁熙帐下最年轻的军司马,好在陶山不负众望。作战勇敢,善恤士卒很得士兵拥戴。孙轻本是黑山小帅,战败被俘,依着袁绍和其手下将军们的意思,杀他一万次都不为过,但袁熙还是把他救了下来,一则袁熙手下确实缺少人才,二来却是孙轻与陶山却是旧时相识,知道他不是大奸大恶之徒,袁熙

    才出力救下他。丘泽和解雷却是公孙瓒昔时部下,两人都在白马义从里呆过,界桥一战,公孙瓒大败,狼狈逃回幽州,袁军俘虏了大约万名公孙军,当初组军之时,袁熙从此间挑选了很多降卒进入军中,二人就是此时被袁熙赏识提拔。近卫营统领袁满祖上几代人都是袁家家奴,袁满的母亲是袁熙的乳母,所以袁熙和袁满虽无兄弟之名,却有兄弟之实。近卫营的前身却是大将麴义的先登营的余部,麴义自恃功高,图谋不轨,被袁绍召而杀之,其余部溃散,被各将军收编,袁熙恰逢其会,收拢了三百先登营,组建了自己的近卫军。这几个人就是袁熙在河北的小班底了,虽然其中没有惊才绝艳之辈,没有世族大家子弟,但是胜在对袁熙忠心,胜在出身底层了解民间疾苦,在一个亲民的领导下一群亲民的将吏熏陶出来了一群对百姓秋毫无犯的模范军队,在百姓中虎贲营的口碑是河北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