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余香谢,猛抬身欲起c欲起身又怯。呀,用儿早上也,则见一钩钩杨柳枝头月,傍晚妆台,照人明灭。凝望眼,难打捱这春长夜。[叹介]月色天边,人同此夕,叹花阴人远音尘绝。[生潜上][旦惊顾介]翠竹轻摇,绣帘低揭,兀的有谁来也?[生见低问介]姐姐,你倚床长叹,将有思乎?将有约乎?[旦作正视介]兄何自来?此日晚矣,春寒逼人,兄觉之否?[生]春寒固也。[旦]
【尾声】春寒悄悄空庭榭,怕对无情良夜月;一任他帘外花开,我自归去也。[下][生]呀,姐姐径去了,怎生发付我也?我到此承舅妗相留,出入堂庑之间,与姐姐时或相遇。见其凝妆正色,不敢轻语相挑。今此倚床长叹,似有动情之意。却才以一言试之,又把他辞拒我,正视逡巡而去。[叹介]知他意儿可是怎生?这相思兀的不干害杀也呵!
枝头好鸟乱啼春,独坐花前自惨神。
我亦有愁无处诉,只应回首泪沾巾。
原评:“小窗喁喁,絮的绝似。娇之情,红之妒,皆于此栽根,乃记中绝大关会。”
自求良偶,虽死不恨,这是全剧宗旨。当然,“身葬荒丘,情种来世,”只是当时痴情男女的幻想,同时也是作者所未能正确理解的。
原评:“真情深态,活活写出。”
视富贵子弟如粪土,风格高绝。
进一步提出同心同生死的要求,这就把卓文君司马相如以来无数才子佳人撇在后面。
《牡丹亭》“寻梦”了:“待打迸香魂一片,阴雨梅边,守的个梅根相见。”
原评:“想像生描,光景宛然。”
写申c娇彼此关情,各有一番心事,又各不愿明言,情景逼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