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9风向所倾(第1/4页)  凰涅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代的城市化和临安的郊区化(人口)

    引言

    无论是学者还是大众,似乎都有一种模糊但却坚定的信念,认为中国城市化的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是不断上升的直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常常忽略明清之前的事实,而对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的快速增加大,他们坚信这是中国城市化的第一次大进展,而其因由在于这一时期的人口c商业和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

    好像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好像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皇室小萌狐。

    市镇即arkett一n,是作为交易场所的乡村集市,一般被视为城市化的过渡阶段,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演变为大中型城市。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明清的农民不进城去?手工业为何只停留在市镇层次?中国的城市化果真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平缓直线吗?大家不要以为这些是可笑的问题,它们都需要严肃的思考,寻求严肃的答案。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过程并非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特例。

    独特性不仅在于明清市镇的繁荣和大城市的相对衰落,还在于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中国历史的前半段的情形,确切地说,宋朝及其之前的情形。

    贯穿于各个朝代的城市化分别是什么情形?历史时期中国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

    赵冈先生的《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所载的文章,就通过从历史中发掘材料,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颠覆传统的解答。他经过仔细测算史书记载的各个朝代的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估算出了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

    战国(300bc):159

    西汉(2ad):175

    唐(745):208

    南宋(1200):220

    清(1820):69

    清(1893):77

    现代(1949):10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战国时代起就已经进入一个相当高的城市化状态,并且在其之后的1500年里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最高水平220,这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从南宋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陷于停滞,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到19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6左右;在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通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开始复苏,城市化率也逐渐恢复,直到1949年的106乃至2009年的466。

    这个结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我们几乎都理所当然地将中国的城市化当作一个线性过程。很明显,事实上这是一个倒u型曲线,而它的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远比我们能够想到的还要多。

    本文的目的就是跟随赵冈先生,细细分析从先秦到清末的中国城市的变迁轨迹。

    1c城市的定义

    韦伯曾经根据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色,而判定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城市。可是反过来看,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中国古代城市的特色判定西欧中世纪没有城市。

    争论的症结在于定义过于狭窄。

    什么是城市?这个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那么对城市化的任何研究都将是无源之水。

    在赵冈先生的研究中所采纳的城市定义是:凡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而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者列为城市。这个标准的来源是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之所以允许城市中存在不超过50的农业人口,是因为城市离不开农业与粮食,在古代中国尤甚。

    给出了定义之后,还需要根据城市的性质做一个二分法。中国的城市很早以前就已经分化为明显的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区划的治所,另一类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