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药物学的发展
一c宋代药物学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宋代,特别是北宋,由于政府的关注与重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与推广,大批知医儒臣的参与,以及宋以前本草文献极待整理,药物的新发现和用药新经验亟需总结的客观要求等等内外因素,促使本草的研究和编纂工作空前繁荣,先后问世的多种本草学著作及药学事业的发达,是我国的药物学发展到新的高度的鲜明标志。
1c药性理论的新发展:“药理”一词首见于《圣济经》。
这一时期解释药效的主要方式和依据是“性味”和“法象”。《本草衍义》c《圣济经》对药物“气臭”进一步发挥,创立“气臭学说”,沈括c钱乙等部认识到药物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选择性,对归经理论已开始探索。
2c药品种数的增加及鉴别:现在可知宋人各种药物著作收药达1883种,较唐代《新修本草》增加了1033种,宋代新增加的药品299钟;大多为常用药,如秋石c樟脑c银杏c炉甘百c胡萝卜c曼陀罗等。
药材的鉴别和药物基原的实际调查是宋代本草著作的重要内容,两宋留存下了1000余幅药物写生图;沈括c郑樵c初虞世c陈衍c范成大等都对药物名实问题进行了文献整理或实地考察。
3c采集和栽培技术提高: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时月,要根据药用部位c地区c气候c种植条件等不同区别对待,宋代常用药物栽培品种不下70种,种植面积大c产量高,这与将药物作为重要经济作物进行栽培有关。
一些外来药物也开始引种。
4c炮制和制刑方法趋于定型:宋代药品的炮制加工和药物剂型,已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渐趋完善和初步定型,《和剂同方》中炮炙方法较雷的《炮炙论》要丰富优越得多。从《和剂局方》起,将中药饮片的炮灸方法列为法定制药规范。直至现在,很多都以局方为依据。
5c药市和药肆进一步繁荣:宋代商业c手工业的发达,医药进一步分工官办和剂局和民间药坊的增多,大大推进了制剂和成药的发展。除官办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很活跃。宋代的大都市中多没有专门定期的大宗药物交易市场——药市。
如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药市从每年九月初九至九月十一日,名重阳药市长生劫[大唐双龙]全文阅读。固定地点的药铺在大都市也非常之多,如北宋汴梁(今开封)著名的药铺就有“百种园药铺”等等。
二c综合性大型本草著作
宋代的综合性本草著作中,既有由政府主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所编纂,也有民间医家个人不辞劳苦博览群书c观察实践修撰而成册,政府主持编纂者由国家颁布,具有类似于药典的性质;而个人著作不仅是对药典的补充,甚至成为再修药典的蓝本,在两宋300余年间,由政府主持修纂c国家颁布的本草著作就有5种之多,这是任何朝代不能与之相比的。
(一)《开宝本草》:
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即诏令修纂本草。由尚药奉御刘翰c道士马志c翰林医官翟煦c张素c王从蕴c吴复生c王光宪c陈昭遇c安自良等9人,取《新修本草》为蓝本进行修订,并采摭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相互参证,订正错讹,补充遗漏,再由马志统一作出注解。最后由左司员外郎知制浩扈蒙c翰林学士卢多逊等详加刊定成书20卷,命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
宋太祖为之作序,由国子监镂板刊行,这是宋代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性本草著作,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药物学书籍。
由于《开宝新详定本草》修纂仓促,质量不能尽如人意。次年,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马志等人重新修订。这次修订对原书“颇有增损”。最后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