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成功说服了太子妃定下了再次造人计划,但是太子并没能很快执行,因为,太子妃被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的太后娘娘提溜走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太后娘娘心善在宁寿宫里准备了不少罗汉豆让小辈们拣佛豆积福,首当其冲的就是皇帝最心爱的太子的太子妃,于是太后懿旨一下,太子妃就搬到宁寿宫去了,因为太后说了她一个人寂寞,想要素来与她投缘的太子妃过去陪她说说话儿。
太后在请太子妃过去之前还很民主的问了下太子的意见,只是她是当着皇帝的面儿问的,她问,“老婆子素来与蕙兰有话说,因此想要留她在这乐寿堂里陪说我几句话儿,太子不会抱怨老婆子抢了你的太子妃吧?”
太子向来恭顺谦和,于是当下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能被皇祖母看重是她的福气,孙儿倒是想来皇祖母这里,只是怕被皇祖母嫌弃,既然蕙兰能得皇祖母看重,那就让她留下吧。”
太后不是善于言辞的人,前头那一句类似打趣的半强迫的话已经费了她好几天的功夫,于是只尴尬一笑,勉强道:“太子还是跟皇帝在一起吧,哀家只要太子妃陪就好了。”
于是,这么一句话,太子妃就带着箱笼铺盖到宁寿宫去了。
太子抢人抢不赢太后,没办法,他只好打点起行装跟着皇帝去拜谒安置着孝庄文皇后灵柩的暂安奉殿去了。
且不提随驾前往暂安奉殿的皇太子一路上是怎样的提心吊胆唯恐太子妃受了欺负又或者太子妃爆发反过来欺负了太后等等,太子妃在宁寿宫的生活,却并不如太子想的那样不堪。
事实上,这一阵子太后频频动作,蕙兰也有所感悟,须知她只是不适应这里的习俗,并不是傻子,太后这阵子明显对她不爽处处给她脸色,她自然也感觉得到。
蕙兰自认自己行事还算是守规矩的,至少宫里人看到的那一面还是挑不出什么大错来着,每天请安问好都做得到位,与后宫里的女人们的往来也是冷淡适中又不伤人情面,不时还会给太后孝敬一些小玩意儿,无论是官面上的文章还是暗地里的打点都没有遗漏,而且这一年来的太后的反应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太后对她可以说是关爱有加,每次请安必要拉着她到跟前说一番话,不时的也肯赏下些金玉头面来——须知出身蒙古不通满文汉字又在这里没有任何依靠的太后向来对自己的财产把得极紧,轻易不肯拿她自己的东西赏人的,就是赏赐也是不痛不痒的拿些内务府早准备好的金银锞子玉如意之类的东西充门面,蕙兰却能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得到太后赏赐的金玉头面,可见不容易。
现在,蕙兰自认自己在对待太后的分寸上并未有半点变化,所以问题出自太后。
太后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一个在蒙古人中间很有影响力的部落,据说之前三代都与大清皇室有联姻关系,与皇室的关系很亲厚,在爱新觉罗氏还不是皇室的时候,科尔沁部没少给爱新觉罗以支持,而作为回报,就是连续几代皇后都是科尔沁部的女人,典型的政治投资。
这种情况在唆鲁大陆上也是常有的事情,蕙兰对此表示理解。只是以蕙兰看来,现在的大清占据了大片土地国力日渐强盛,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苦寒贫瘠的建州挣扎求生的小部落,而科尔沁却依旧是之前那个样子,此消彼长之下,无论是为了八旗内部的制衡还是为了将来整个大清百姓的真正臣服,科尔沁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再对皇室拥有先帝时候那样的影响力,而大清皇室也不会允许那样一个严重影响皇权的后族的长期存在。
如今后宫里已经渐渐地没有了高位的来自蒙古的嫔妃,而太后也不是皇帝的生母,虽然因为曾经养过皇帝的原因很得皇帝的尊敬,但是在大事上却完全没有了发言权。这样的太后,别说特意来为难她这个风头正盛而且跟她压根儿没有任何利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