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混吃混喝的师徒(第2/3页)  盛唐烟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狂喜:“若让他们解释什么道家经典讲义,恐怕真的难以糊弄,而捉鬼驱邪,可不正是他们拿手的么?”

    原来西流县中以苏家,王家为大户,苏家在西流县只经营这一独门茶叶生意,生意不好也不坏,可是苏家却是在西流县却是响当当的出名,王家人善于经商,财大气粗,却也不敢招惹苏家,原因倒不是苏家最富,而是其妻为唐朝五姓世家之女博陵崔氏。崔氏家的儿子皆在外做官,这苏府自然便成了西流县的官绅集散之地。宽知州也是常客。

    汉隋时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c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称之为“七宗五姓”。

    这苏家的老爷,名叫苏守财,年轻时候娶了个活宝,一路上仗着老丈人的庇护,在西流县几十年,风风雨雨,混的有声有色,不再话下。

    绕是有利也有弊,\u00a0苏员外这些年惧内的很,这夫人崔氏只生一女儿早产,名为苏香桐,从此便不能再生育,眼看年过半百,苏家产业需要有人继承,确实人丁不旺,苏员外这几年一直想纳妾,一心想添个儿子萌荫福,不想夫人崔氏百般阻挠,不依不饶。苏家的老太太,也是苏守财的娘,每天也是愁容满面。

    这两天,苏府突然乱成一窝粥,苏家的老太太突然似乎得了急喘,上气不接下气,双眼直瞪瞪的望着房顶,苏员外急请来西流县最贵的名医,给老太太把了半天脉搏,却仍是看不出半分端倪,只能说是:恐怕是老太太中邪了。

    于是苏员外到处让手下管家去寻些有法术的和尚,前两日一和尚恰巧就路过西流县化斋,被管家苏福引荐给苏员外,这和尚身似菩萨,笑如弥勒,口里不使的嘟囔几段金刚经,满嘴的阿弥陀佛。自称是洛阳大云寺高僧十大弟子之一,大迦叶头陀,来西流县讲佛法,弄得苏员外和苏夫人真当他是菩萨降临,好饭好菜伺候,并答应以三两银子作为报酬,可是到了最后,却被苏老太太在他光头上扣了一大板凳,光头上顿时起了两三个大大的红肿包。

    这年头和尚不好惹,尤其是大云寺,那更惹不起。

    苏老爷也并不是担心着,他担心的是苏家的声誉。苏老太太平白无顾的在人家和尚头上用板凳敲个脑瓜崩,传出去,影响不好。

    这苏老爷无奈好说好劝,最后不仅给这和尚出了这驱邪钱,连头上消肿的医药钱,也出了,满打满算,在和尚身上花费了五两银子。苏老爷视财如命,能不心疼。一连这三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苏老爷一在府内看见娘亲焦急,出门在外看着钱就落泪。走到哪里就觉得哪里不舒服,想来想去,夫人不该怪,苏老太太不能怪,能怪的也只有管家苏福了,不由得便把这怒火脾气全部发到管家身上,怪管家办事不力。

    这管家一整天,尽听这老爷在他面前唠叨了,活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一句也不敢吭声。不使的想想也怪自己,偏偏听那卖饼李二的话,从中捞俩钱,不想弄巧成拙。

    这钱是出了,可日子还是要过得,这和尚没走多久,这苏员外又想起了道士。主要原因是,这大周朝的民风,可谓是“仰佛抑道”,这道士驱邪,便宜。

    于是赶紧命令苏福去西流县城外寻找道士,苏福有了上次的教训,本死活不想去,无奈苏夫人说“三日内,只要找到道士,可以将功补过,和尚的事,不再追究,若是三天内还找不到,旧责连罚,罚苏福半年的薪水”

    苏福没有办法,这三日内一脸苦瓜相,只好在这西流县寻了个来回。山上的破庙烂寺找了个底朝天,也没寻到,眼看着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正暗自想着怎么给员外交代,这不就看见了通宝道人和张小布。还哪管他们是正经不正经,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