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一十九章 新皇三把火(第2/2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尽可能的多收利息。

    正如司马光所指出的:“今之散青苗者,无可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税收其什四之总。”(司马公文集。卷四十四)

    其次c在俵散和收纳青苗钱时,执行的官吏从中作弊,勒索贫下农户。

    中书舍人吕陶在给宋仁宗的奏折中说道:“散敛之际,除头子钱,减克升合,量收出剩,以陈粟腐麦代见钱支俵;仓官受入,又增斗面,百端侵扰,难以悉数”(净德集卷三:奏乞权罢俵散青苗一年以宽民力状)

    等等

    青苗钱的叫停,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候,绝对是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

    政策四c放开言路,广纳群臣的意见,不以言入罪。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中外臣庶许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命官犯罪,更不取特旨裁断。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按照法家的解释,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

    但后来儒家把这句话解释为“不应该对大夫用刑”。根据<礼记。曲礼>记载:“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应该说,宋朝是把“刑不上大夫”的这种传统执行得比较彻底的朝代。纵看整个宋朝,并没有那个大夫被杀;但是到了徽宗的时代,这种传统被极大地动摇了,徽宗纵容太师蔡京竖立“元佑党人碑”,不但把元佑党徒发配外地,还明令其后人不得当官,等等。

    高宗的这条政策,既是笼络人心,同样也是对徽宗政策的一种矫正。

    政策五c惩罚奸臣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蔡京c童贯c朱勔c李彦c孟昌龄c梁师成c谭稹及其子孙,更不收叙。

    这条政策相对容易理解。

    徽宗初期,大宋朝还向自己的臣民们宣传盛世所在,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突然从所谓的盛世被异族所攻陷,高宗不好归罪于自己的父兄,就只能把沦陷的罪名按在那些民间所公认的“奸臣”的头上,让他们去当替罪羊。

    政策六c推举人才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内外大臣,限十日各举布衣有材略者一人。余如故事。

    等等

    相对于碌碌无为c错漏百出的钦宗赵桓,高宗赵构要强上许多;甫一登位,就马上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

    客观地评价,高宗皇帝的这些政策非常的有针对性,既有对徽宗皇帝的诸多“失策”的拨乱反正,也有对广大普通百姓的体恤,还有对读书人c元佑党徒和清流们的极力讨好,等等。

    可以说,高宗皇帝登基开始所烧的这“三把火”,面面俱到,用心良苦。

    然而,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除了“罢天下神霄宫”的这个政策很快就见到成效之外,其余的政策,居然执行不下去。

    简单说来,高宗皇帝刚刚登位,就遇到一个极大的麻烦:

    指挥不灵!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可能是年纪大了,突然觉得浸温泉也是个体力活,有些乏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