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四十七章:官三代与平民之争(第2/2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论缺少其中哪一个部分,都难以出兵作战。

    这种对兵权的多部门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五代六国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屡屡反叛的现象。这可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绞尽脑汁,与宰相赵普商量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办法。

    而高宗皇帝的这个任命,让王渊可以用枢密院事的身份签发军令,然后以节度使c或御营使司的身份组织兵力,再以御营都统制的身份带兵出战。

    也就是说,王渊一个人就可以打通所有的环节,不受任何的节制,随时随地可以带兵出战。

    这就意味着,王渊掌握着在宋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无上兵权。

    这个任命诏书一出,御营统制官苗傅首先表示不服。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俄闻渊入右府,傅c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愈不平,

    这个苗傅是谁,怎敢以区区御营统制官的身份来反自己的老大?

    翻查档案资料,这个苗傅的父亲是都指挥使苗履,爷爷是河州节度使苗授,难怪《续资治通鉴》中说他是“世将有劳”了,原来是个官三代。

    再看看王渊的履历:王渊出身西北军,和张叔夜一样,靠战功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先后在宣抚都统制刘延庆和北宣抚使范讷统的手下当先锋官,是个平民出身的高级将领。

    在《宋史。王渊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康王即皇帝位,渊与杨惟忠c韩世忠以河北兵,刘光世以陕西兵,张俊c苗傅等以帅府及降群盗兵,皆在行朝,不相统一。始置御营司,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

    也就是说,当高宗皇帝刚刚登位的时候,王渊与杨惟忠c韩世忠c刘光世c张俊c苗傅等人前来投靠。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各不相属。

    后来建立御林军的时候,苗傅的属下以降群盗兵为主,而王渊的部下则是以河北军为主;无论是部属的数量还是战斗力,王渊都明显要强于苗傅,所以王渊理所当然地担任起都统制,成为苗傅的老大,也就是御林军的老大。

    对于这样的一种结果,身为官三代苗傅当然是相当的失望。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扈从统制c鼎州团练使苗傅,自负世将有劳,以渊骤得君,颇觖望。

    所以,后来由苗傅和刘正彦所指挥的这场政变,它最初的起源其实是由不服平民子弟管理所引起的。

    。(未完待续。。)

    ps:谢谢zhuxyhh01大大c错花心大大的打赏c和独孤飒霜大大的章节赠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