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七十九章:国运的对碰(二)(第1/3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种师道c种师中c姚谷这些西北军的大佬们相继陨落,西北军已经开始破落;派系林立c各自为政等种种弊端,让西北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特别是在靖康元年冬天,金国老帅完颜娄室兵行险着,率领本部封锁了潼关,让西北军不能够西出勤王救驾。

    西北地区与朝廷断了联系,乱相纷呈,一盘散沙。

    古语有云,乱世出枭雄。

    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西北才乱了一年,便有一个人挺身而出,通过种种手段,笼络住包括永兴c鄜延c环庆c泾原c秦凤c熙河在内的西北六军,与金兵相抗衡。

    这个人是个军二代,叫做曲端,字正甫,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父亲曲涣,是皇家御林军中的一个统领。

    曲端率领西北军多次与金兵相持,互有胜负,完全不落下风。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战役,是与大名鼎鼎的金将完颜撒离喝交战,打得对方放声大哭,从此得了个外号,叫“啼哭郎君”。

    这个曲端是很厉害,不过他有个毛病一一一拥兵自重。朝廷的命令下达,他有选择地执行。只要是危害到他的部队实力的,他都自动忽略掉。

    渐渐地,曲端所率领的部队在危机局势里是没什么损失,还吞并了不少地方部队,收编了不少盗贼组织,实力急速上升,强大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

    曲端的种种行径,比刘光世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宗皇帝几次派专员到西北,包括明令节制西军的王庶,全都被架空。

    所以,张浚要解决兵的问题,必须先解决曲端,否则一切免谈。

    张浚用了三招来对付曲端。

    第一招:李代桃僵。就是说。让西北军的各支部队接受自己的军令。

    这几年来,西北军各部都是只奉曲端的军令行事。假如不是曲端发出的军令,哪怕是高宗皇帝的圣旨。也不能遵从。

    为了改变西北军的这种现状,张浚对西北军发出了大批量的军令。

    当然。这些军令大多是通知这些部队到张浚的总部来领取各种钱粮等物资的,也有少部分的军令是让西北军去清剿一些小股的土匪。

    张浚有一种很特别的说法,遵守某人的命令其实是一种习惯,只要遵命的次数多了,就会一直遵命下去。

    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大洒金钱,在张浚的令箭逐渐被西北军各部所接受的时候,张浚突然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张浚仿效古时“登台拜将”之举。下令集结全体西军北于渭州,当众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

    这一幕相当的感人,台下西北军万众欢呼,称颂张宣抚是懂军人尊重军人爱护军人的好领导!看。他带给我们吃的c用的,还把军人的地位提升这么高,再不像从前的文官,对武将们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实际上,张浚通过这次的全军调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西北军队的调度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张浚的这种做法,与天朝核心领导们对全国各军区进行人事和兵力的调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时候,张浚使出了第二招:偷梁换柱

    张浚这一招用得相当粗暴。他把熙河军的主将张深c环庆军的主将王似等人直接罢免,把一大批少壮派,如名将刘仲武的儿子刘锡c刘锜,吴氏兄弟等提拔起来,安插到显赫位置。

    张浚的这种做法,相当于裸的夺权,在军队里,哪怕是直系上司,这么搞也有巨大的风险,容易造成军队的动荡。

    奇怪的是,对于张浚的这次调整,西北军居然非常安静,不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对声音,反而有些理所当然的味道。

    究其原因,一来可能是整支西北军受张浚的恩惠太多,吃了人家的嘴软,不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