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二十七章:兵变(二)(第1/3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一句“是欲反耶?”难道你想造反吗?

    这句话让岳飞在震惊中惊醒。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北伐是他的心愿,更是国家大事,中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波折才能成功,怎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自我放逐,自暴自弃呢?实在是意气用事了。想

    想到这里,岳飞决定下山,并且写奏章向皇帝请罪:““臣妄有奏陈乞骸之罪,明正典刑,以示天下,臣待罪。”

    对于岳飞的请罪,高宗的回信非常耐人寻味:

    “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

    皇帝的说法是:他说,我没有生你的气,假若我是生气了,必定会有措施。太祖陛下当年说过,“犯吾法者,唯有剑耳!”而现在我仍然让你统领军队,恢复故土,这就足以证明我的诚意。

    这是抚慰,还是警告,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说,还是杀人前的最后通牒?种种的猜测,因人而异,各说各话。

    但是有一点是被公认的:这封信里面,第一次出现了杀气。

    “犯吾法者,唯有剑耳!”。没有人留意到,这一句话,正是右丞相秦桧怂恿高宗皇帝添加上去的。

    时间已经走到了公元的一一三七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七年的七八月份,朝廷最担心的岳飞的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在淮西那边却被活生生地捅穿了天。

    为什么朝廷会认为鄂州的问题较难,而淮西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

    张浚们的想法是,岳飞的威权甚重。而刘光世乃草包一个;更何况刘光世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安排,蛇无头不行,淮西军闹不到哪里去的。

    正如岳飞对张浚所说的那样,你错了。大错特错了!

    被张浚派去淮西主持业务的是兵部尚书c都督府参议官吕祉。

    这个吕祉是何许人也。居然有资格去淮西主持业务?

    吕祉字安老,建阳人士。北宋宣和三年太学上舍释褐出身。南宋建炎元年任右正言,因直言议论政事得罪黄潜善,被贬为明州通判。

    绍兴初吕祉升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与吴若c陈充等合著《东南防守利便》一书呈上。认为:“立国于东南者,宜联络淮甸c荆襄之势。临安僻在海隅,当移跸江上,然后可以系东南离散之心。”

    绍兴四年至五年,金c齐联军两度南侵,吕祉都是朝中的主战派之一。

    因为与张浚理念相同,在绍兴七年被升任为兵部尚书。参议军事。

    依张浚的理解,以堂堂一个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级别的一位朝廷高官,接任刘光世的位置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按理说。这样的安排也有它合理的地方。只不过,英明神武的张浚大人看漏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无论吕祉的官位多高,他没有任何军中的经验,没打过任何一仗,就当上全国五大军区之一的总司令官,他麾下的那些将官们怎么看?

    第二个关键点:张浚的身边还躲藏着一位神级的无间道一一一秦桧。

    吕祉还在上任的路上,淮西方面就已经闹翻天了,因为他们收到一张从都督府签发的人事任命一一一吕祉是淮西军的政治c军事一把手,他之下是王德,而郦琼变成了王德的副手。

    全世界都没有注意到,虽然这份人事任命的签发人是张浚,但内容的起草人却是枢密使秦桧。

    自从被张浚提拔为右相兼枢密使,秦桧一直唯唯诺诺,以浚为首,潜龙在渊;如今机会来了,秦桧终于原形毕露,张开他的血盘大口。

    可怜的张浚,这时候还被蒙在鼓中。

    王德作为新一任的军区司令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