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二十九章:兵变(四)(第1/3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淮西军务整顿的过程,正如岳飞之前对张浚所预言的那样,分毫不爽。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淮西一军多叛亡盗贼,变乱反掌间耳。王德与郦琼故等夷,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吕祉以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虽通才,然书生不习军旅,不以足以服其众。飞谓必择诸大将之可任者付之,然后可定,不然,此曹未可测也。”

    当郦琼被迫叛变之后,再回来读一读岳飞的这段话,方知岳飞用心之良苦。

    可惜的是,因为张浚的狂妄自大,岳飞的努力付诸流水。

    无论如何,淮西的兵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件事情给南宋朝廷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一c南宋朝廷因为兵变的缘故而损失了四万多精锐大军。

    淮西大军大多是由陕西人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淮西大军属于西被军也并不过分。刘光世本人也是西被军将门出身,在南宋军界中位高权重,也是中兴四将中第一个获得三镇节度使称号的人。

    淮西军并不是不能打,只是因为刘光世受了父亲意外战死沙场的影响,实行保存实力的逃跑政策,因此后来给淮西军带来了极坏的名声。

    实际上,淮西军个人战斗之强,甚至让岳飞也垂涎三尺。

    影响二c淮西军的兵变,导致了南宋长江防区不战而被金齐撕开一个巨大的防御空洞,这造成了南宋朝廷沿江防御的空虚。

    为此,后来南宋朝廷不得不命令岳飞派遣四千多水军进驻池州和江州防线,岳飞本人也必须扩大防区,亲自率领军队前往江州驻扎。

    而另一方面。张俊c杨沂中等人也必须分兵来驻屯在淮西地区,以填补这一地区的防御空白。

    尽管如此,这一地区的防御依旧处于空白状态,绍兴七年即将防秋之时发生兵变。对南宋整体的军事布局构成了重大影响。

    影响三c淮西兵变之后。宋廷的战略举措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此之前,宋高宗坐拥雄师三十万。在张浚的极力鼓动下,宋廷从绍兴三年开始至于绍兴七年颇有进去之态。尤其是绍兴六年c七年的动作最大。

    这从宋高宗行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见端倪:

    越州府c临安府c平江府,最后抵达长江边上的建康府。这一路北上前移的行在也说明南宋朝廷和高宗皇帝此时的进取之态。

    我们姑且不谈南宋朝廷在这一时期中,张浚如何与赵鼎斗法。张浚独相后又如何激进,最起码高宗皇帝本人还是默许和放手让张浚干的。

    从宏观的角度,张浚的政策还是正确的。

    无论是前期在川陕的安排,后期在长江防线的次第防守,整体的方针和布局都是非常的巧妙合理,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假如没有这次淮西兵变,以张浚的进取势头和对皇帝赵构的影响。以韩世忠c岳飞大军的进图中原态势,以刘光世c张俊c杨沂中对既有土地的巩固和占领,以吴玠兄弟对川陕的守御。

    按照这种形势继续稳步发展,则光复中原并非没有可能。甚至更乐观一点说,即便是收服幽燕诸州府也大有希望。

    只可惜,张浚做事长于宏观管理而弱于细节的调控能力。之前在陕西的富平大战如此,这次在淮西军的收编问题上也是如此。

    当然,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缺点,所以张浚有缺点并不是问题,而问题在于他有缺点而不自知。

    没有自知之明c刚愎自用c自私心强,这三个缺点要了张浚的命。

    试想想,如果让岳飞掌握了淮西大军;假如王德能够懂点人情世故,安抚住郦琼和他的部下;如若不是派吕祉这位书生去收编;假如吕祉的公函不是郦琼所截获,淮西大军被顺利分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