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三十八章:双输的协定(七)(第1/3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包括李纲和胡铨在内的多位朝廷官员的奏章,并没有得到高宗皇帝的任何答复和回应。

    所有的奏请和指斥全部石沉大海,掉进皇宫里面,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以往这招的确好使,因为没有哪个臣子敢去指着高宗皇帝的鼻子发问:“你为啥不处理政务,不去回复大臣的问题?”

    但是这一回,情况之严重,远远超出了高宗和秦桧的想象。

    临安c常州c润州c会稽等地“民悉不安”。

    反对和议的百姓们开始躁动了,他们群情激奋,“众心共怒,军士至汹汹欲为变,夜或揭通街,指桧为金谍。”

    是的,京城里的禁军和附近的守军也发生了骚乱,将领们共同写了一份拒绝接受金国和议的意见书,上交给了他们的大佬。

    第二天,临安府禁军三衙长官,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侍卫马军司公事解潜,侍卫步军司公事韩世良(韩世忠的兄长)一起去都堂去找首相秦桧,以及首相的大爪牙御史中丞勾龙如渊。

    三位禁军头领把文书交给了秦桧,并直接告诉他:“这不是我们多事,而是众怒难犯。况且还有三个大个子(指岳飞c韩世忠和张俊)驻防在外,如果有一天他们回来质问我们说,你们身为宿卫将领,为何却让官家行曲膝受敌人诏书的礼数,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盖缘有大底三个在外,他日问某等云:尔等为宿卫之臣,如何却使官家行此礼数?”

    秦桧不屑一顾,直接把杨沂中他们打发走人了事。

    说到底,还是军方给他的压力太小了,因为到这时为止。(平南文学网)还没有哪个军人敢跳出来对秦桧说:“你丫再敢鼓动皇帝卖国,我就宰了你。”

    只要还没人这么说这么干,秦桧就不怕,就可以无视军方的任何意见。

    军方的施压秦桧可以选择忽略。但是文官集团的怒火他就无法不予理睬。

    有宋一代。从赵匡胤开国伊始就一直作养的文臣们,代代相传。耿直敢言,这是经历了靖康之祸后也没法改变的传统。

    这时候,反对和议的言论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距离远的采取上书的形式,距离近的直接跑到临安城来找秦桧面谈。

    整个南宋朝廷的官场。除了极少数几个聚在秦桧身边的无耻之徒,诸如勾龙如渊等人之外,全都是秦桧的敌人。

    最先站出来的是礼部侍郎c兼侍读张九成大人。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时期由北周始设,隋唐时期设为六部之一,后来被宋代所沿用。

    根据官制,礼部考吉c嘉c军c宾c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也就是。宋朝的礼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和外交部。

    所以,即便高宗皇帝有圣旨明令各级官员不得评议与金国讲和一事,但是,如今金国以臣奴之礼压江南。正是礼部的职权范围。

    从这个角度出发,秦桧不得不要听取礼部侍郎的意见。

    按照礼仪,张九成先是拜见了高宗皇帝,很平和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见高宗皇帝哑口无言c无从以对,站在旁边的秦桧接过话头,抢先回答道:“立朝须优游委曲。”

    秦桧的说法是,无论做人还是当官,都要见机行事,有时候要吃点亏c受些委屈,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张九成用“大义“来告诫皇帝和秦桧,而他秦桧就要教训张九成“做人”和“做官”的道理。

    这明显是秦桧给张九成抛出的橄榄枝,只要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优游委曲,以后好处肯定少不了你的。

    对于秦桧的示好,反而使张九成这个老儒生更加明白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