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四十二章:双输的协定(十一)(第2/3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提醒高宗皇帝道:“观亮素志,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以兴汉室,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祜辅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后平吴身不及见,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弗克伸,惜哉!”

    诸葛亮虽然是在屯军种田,但其平生志向,傲视天下,一心想中兴汉室,可惜天不假以年,才有渭南之恨;羊祜辅助晋武帝,有统一天下之志之心,后来吴国被平,他却未亲见,他的两个儿子有意继承父志,但终久未能完成,可惜啊!

    这一轮岳飞和高宗皇帝的书信往来,一来一回有将近十几份之多。

    如果是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大业出发,怎么看都是岳飞有理;但实际上,从当时的那种社会文化和君臣伦理来说,岳飞的耿直不屈和直言不讳,就变成了对皇帝和朝廷的嚣张跋扈了。

    山河残缺,朝廷受辱,遗民泪尽。身为十万雄兵的统帅,又怎能眼巴巴地弃中原而不顾?

    在明知不可能得到皇帝支持的情况下,岳飞又一次向高宗提出辞职的请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

    在现代社会的公司里,雇员向老板提出辞职抗争,是表示对于公司和老板的严重不满,是雇员所能够采取的最厉害的手段。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古代。

    不得不说,岳飞对皇帝提出辞职申请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一而再再而三,几次三番的辞职要求,对于疑心甚重的皇帝,如何如何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有所不满就要撂挑子,你把皇帝放置在什么地方?

    高宗皇帝给岳飞的回复也是非常有意思:

    “顾安危注意,朕岂武备之可忘;惟终始一心,汝亦戎功之是念。益敦此义,勿复有云。所请宜不允”

    你的责任就是保国卫土,其他的事情,你不要理。也不要问。

    高宗皇帝的说话已经够清楚c够明白的了吧。

    岳飞被迫升了官,接下来他又给朝廷发了一道奏章:

    “太尉c武胜c定节度使c湖北c京西路宣抚使c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状奏:臣伏观正月十二日降到赦书,交割河南州县,内西京河南府系臣所管地分。自刘豫盗据以来。祖宗陵寝久失严奉。臣不胜臣子区区之情,欲乞晾带官兵。躬诣洒扫。谨録奏闻,伏候敕旨。”

    假如说之前岳飞抗命不从的奏章是非常明显的逾礼,这封要求去给皇家祖陵扫墓的奏请就显得温情十足了,毕竟祖宗陵寝就位于岳飞的辖区之内。

    可是。岳飞的要求,被高宗皇帝轻飘飘地否决了。

    高宗皇帝的回复是:“已降指挥,差同判大宗正事士c兵部侍郎张焘前去袛谒陵寝。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札与岳飞照会;侯逐官起发,申取朝廷指挥,量带亲兵,同共前去袛谒。”

    祖宗陵寝所在的位置与金兵所在的地方非常的接近,假如真让岳飞去了。鬼才知道会不会搞出乱子来。所以高宗才派出了兵部侍郎张焘前行。

    很明显,在高宗皇帝的眼里,岳飞已经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南宋和金国所签订的第一份和议,也就是所谓的天眷协议。在南宋朝廷和金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

    南宋朝野的发对声音,在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的一意孤行之下的打压之下,有逐渐消落的趋势;但是,在金国的反对声音,因为一个人的突然转向,很快就变成了金国的主流意见,结果是,金国单方面把签订不久的协议给活活撕毁了。

    金国这个一言定鼎的人就是完颜兀术。

    受限于相对较少的人口基数,经过累年的不停征战,金国老一辈的名将大多葬身沙场。特别在完颜粘罕一系在宫廷政变中失败被杀,金国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剩下完颜兀术等寥寥数人了。

    正因为如此,完颜兀术的意见对于金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