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对人类前途满怀乐观主义的信念,例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经过了两百年的发展,已经暴露出它固有的矛盾,文艺复兴时代的乐观主义信念已经被证明是少年人的天真幻想。马克思代表着新的社会力量,他的哲学仍然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这种乐观主义以理论为其依据。尼采不同,他的哲学在根柢上是悲观主义的,不过又不同于叔本华的纯粹消极的悲观主义,它带有一种激昂的情调,反映了西方社会中对于旧有价值体系失去信心c但又不乏探索的勇气的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情绪。
尼采在他探索人生问题的一开始,就遇到了叔本华,并且默默接受了他的悲观主义的前提。这倒也不奇怪。有怀疑才有真诚的探求,一个人能够如此执拗地追问人生的意义,正是因为他对这意义已经发生了怀疑。但是,悲观主义只是探索的,而不应该是终点。以寻求人生意义为使命的哲学,结果却是全然否定人生的意义,这不是彻底的失败吗尼采不能容忍这样的失败。纵使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要赋予它一种意义。为了赋予人生以意义,他开始提出酒神精神,后来又提出强力意志。从实质上看,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是一码事,两者都是指生命力的蓬勃兴旺。尼采的结论是,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人生的辩护者
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了。一天早晨,他与朝霞一同起身,走到太阳前说道:
”你伟大的星辰倘若你没有你所照耀的万物,你的幸福是什么呢
”十年间,你来到我的洞穴,倘若没有我c我的鹰和我的蛇,你想必已经厌倦了你的光明和路途
”看哪我厌倦了我的智慧,如同采集了太多蜜的蜜蜂,我需要伸出索取的手。”
在说了这番话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开始下山,向人间传播他十年间积累的思想去了。尼采全集,第6卷,第910页。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开头的这段描写,很形象地表明了尼采的特色。尼采与叔本华,犹如佛教的大乘与小乘。他们都悲观,但是,叔本华的悲观是完全出世,否定人生,尼采却是出世复入世,否定人生然后又力图肯定人生。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人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即表象。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地产生。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当休止,又会感到无聊。人生就摇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不止于此,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无限的,它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人的个体生存的必然结局是死亡。人生如同怒海行舟,千方百计地避开暗礁和漩涡,却走向必不可免的船沉海底。所以,个人应当”认清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自觉地否定生命意志,进入类似印度教的”归入梵天”c佛教的”涅槃”那样的解脱境界。参看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56c57c68c71节。
在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痕迹。在那里,尼采在解释古希腊艺术的起源时强调,希腊人之所以需要以奥林匹斯众神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和雕塑艺术,是为了给痛苦的人生罩上一层美丽神圣的光辉,从而能够活下去;之所以需要激发情绪陶醉的音乐和悲剧艺术,是为了产生超脱短暂人生c融入宇宙大我的感觉,从而得到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在两种情形下,人生的痛苦和可悲性质都被默认是前提,而艺术则被看作解救之道。
在浅薄的科学乐观主义和虚假的基督教乐观主义流行的时代,悲观主义自有其深刻之处。尼采认为,始自苏格拉底的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