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山本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之所, 后来历代文人皆留下诗句,比如杜甫的“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被雕刻在隆中山一进门的牌坊两边。
一走进大门, 小路两边便是绿树成荫,苍翠环抱, 视野开阔,凉风阵阵,十分清爽,罗贯中有言:“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 松篁交翠。”
沿溪行, 路边是大片的农田,种着大片的水稻, 还有农民正在播种芝麻。这是以前诸葛亮躬耕垄亩的躬耕田,方方正正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孔明后人在种着。
农田有农人,但是路上几乎没有游客。
李吟柯和赵以然慢慢朝上走着, 赵以然道:“这个李侍郎出来玩,几乎是封山了, 这是谁的主意呢?”
李吟柯看路上没人, 牵着她的手,漫不经心道:“谁知道呢?也许是你爹的主意, 为了讨好这位侍郎, 也许是这位侍郎的主意。”
“刚才大门外面还有好多住在这里面的农民呢, 但是也不让进来,实在太扰民了。”赵以然道。
“像他这样的高官,如果不封园子,估计有很多人今天都要来和他偶遇了。”
李吟柯抬眼望向前方的小虹桥,那里有很多人:“前面是不是李文郁了?”
赵以然仔细瞧瞧:“走吧,去看看。”
走近前,只听旁边那人对中间的人说:“侍郎若是想在这里建祠堂,只怕诸葛后人不同意啊。”
中间的中年人大概四十多岁,穿着藏青色的长袍,看着比较普通,只是头上却戴了表明他身份的五梁冠,腰间束着金花带,处处表明他三品官的身份。
跟他说话的人看起来似乎是这里的里正,村长之类的人物。
李吟柯心想,既然穿了便服,为何还要戴着乌纱帽来宣扬自己的身份?
这时候李文郁旁边的随侍呵斥道:“我家老爷治理浙西大水,救死扶伤,功盖千秋,如何连一座祠堂都修不得?”
那里正颤颤巍巍地拜伏在地,诚惶诚恐:“这建祠堂不是小老儿一个人能决定的啊,还请老爷明察。”
李文郁淡淡道:“起来吧。”他转头看向李吟柯,“你们是谁?”
“学生李千星,见过侍郎老爷。”李吟柯上前一步,作揖。
旁边的赵以然一动不动。
李文郁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只道:“邓开敏让你进来的吗?”
李吟柯心道果然是这个家伙封的山,面上沉稳道:“今日出来游玩,碰上邓先生,他准许我进来的,说李侍郎在,让我来拜见您。”
李文郁“哦”了一声,听见他称邓开敏为先生,便道:“你是府学的学生?”
李吟柯称是,李文郁颇为惊奇看他一眼——倒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此年纪便已经是生员了。
他捋捋胡须,颔首道:“那你就跟着老夫吧。”
这是准许他旁听了?李吟柯道:“多谢侍郎。”
李文郁看看赵以然:“这位是?”
李吟柯谎称是妹妹,李文郁便不再追问,转头对那里正说道:“你说你不能做主,那我亲自去说,带路吧。”
那里正不敢再说,只好在前面给他们带路。
李文郁的随侍道:“老爷千金之体,怎可亲自劳动,还是我们去吧。”
李文郁不理他,只径自往前走。随侍没有拍好马屁,灰溜溜地跟着他。
李吟柯和赵以然对视一眼,也跟着他们,倒要看看他们如何去说服村民建祠堂?
隆中再往里面走,人渐渐稀少,偶有农人挑着担子,迈着稳健沉重的步伐从他们旁边经过。
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