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零泉州(第3/5页)  活在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莆田c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c西苑乡)归仙游县辖。长泰县析归漳州。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cc同安c德化c永春c清溪c惠安。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熙宁初(1068~1070年):四县同巡检寨设置于永宁里石湖村,专管c南安c惠安c同安陆路地方事务,额管125人。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泉州升为望郡。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c南安c同安c惠安c安溪c永春c德化7县。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县管辖。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县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c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c泉c汀三州经界。因遭权贵豪强反对,无法实行。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c清石诸屯,加强海防。淳佑间(公元1241—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c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省下设路c府c州c县。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cc同安c永春c安溪c德化c惠安七县及南c北二录事司(以领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廷令各路府c州c县设儒学教授c学正c教谕。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c学正c学录各1员,训导6员;县学设教谕1员c训导2员。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泉州路始设阴阳学,依儒学c医学之例,路设教授c学正各1人,县设训术1人,教授天文c历算c周易c数学。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c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