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第1/8页)  乾道坤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阚从希夷台下负重而来。他用一捆竹竿挑着塑料布c铁锨c镰刀c铝锅c暖瓶等物,一路叮当作响,石高静急忙前去迎接。老阚问他,昨天夜里下了那么大的雨,是不是淋坏了,石高静笑道:“把我好好冲洗了一番,你看我不是更精神啦?”

    二人来到茅篷,把东西放下,石高静连声道谢。老阚拍拍褂兜说:“这里还有呢。”他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油饼,让石高静趁热快吃。石高静打开袋子看看,里面果然有黄灿灿的几张油饼,且香味扑鼻,便感动地说:“老阚,你简直是在给我护关啦。”老阚问:“什么叫做护关?”石高静说:“出家人找个地方修炼,不与外人来往,叫作闭关。有人照顾他,给他提供帮助,叫作护关。”老阚摇头道:“别叫护关,还是叫报恩吧。”

    石高静大感惊奇:“报恩?你报谁的恩?”

    老阚说:“报你师父的恩。”

    老阚讲,他的命是翁老道给的。他六岁的时候,有一天肚子疼得厉害,还鼓起了好多疙瘩,想拉屎却拉不出来。父亲急忙背他到逸仙宫,翁老道看了看说,这孩子是虫结症,立马熬了一碗药汤让他喝下。过了一会儿,他肚子里咕咕直响,随后向外排蛔虫,一气拉出了上百根虫子。翁老道说,如果再不打下这些虫子,孩子就要肠破命亡了。所以,他们全家一直把翁老道当作救命恩人,经常给他送些吃的。翁老道文化大革命中在希夷台上住,他也跟着父亲来送过。不过,送了几回老道不让送了,说山上有吃的,要是人来人往会妨碍修炼。这样,他们就不再来希夷台了。

    石高静听了老阚的讲述唏嘘不已。他知道,过去琼顶山里缺医少药,山民们有了病多是到庙里找道士治。那时的道士,十道九医,差不多都懂医术。他们平时在山上采来一些药放着,有山民来求,便根据病情弄几样配好,让山民回去用上,千百年来活人无数。师父懂医,他是知道的,然而他那时想,我住在大城市,学了医术也用不上,只学修炼就够了,从没问过师父如何悬壶济世。

    他感慨地道:“你看,我不懂医术,现在却享受着师父功德的余荫,实在是惭愧呵!”

    老阚说:“你别这样想。撇开报恩不讲,我看你这人可交,就想过来帮帮忙。真的,你这人心眼儿正,也爽快,我一见你就觉得亲”他抬头看看太阳,说:“要不是上班时间到了,我应该帮你搭茅篷的。你自己先干着,我下了班再来。”石高静说:“你不要再来了,我一个人就行。”

    送走老阚,石高静坐到石桌旁边吃起了油饼。吃完一张,他起身搬来石头,把铝锅支起,想烧一些热水喝,却发现自己没有火种。正在遗憾,忽听见湖面上机器声由远而近,老阚在崖下喊他。走到沙罗树旁边看看,原来是老阚开着船停在下面,说刚才忘了放下打火机。老阚抓过从崖头垂下的一根葛藤,将打火机拴上,让石高静拽上去。石高静把打火机拿到手中,望着离开崖边的人和船,心中充满感激。

    烧开半锅水,喝下一些,石高静拿过铁锨准备清理茅篷的地面。茅篷的门又矮又窄,有一根作为门楣的长条石横在上面。他虽然低着头,但进门时脑壳还是让门楣石的边棱碰了一下。他进去站定,回头打量一下,门楣石上的一些凹痕引起了他的注意。凑近了仔细瞧瞧,原来那是用凿子凿出的三个字:“白骨轩”。

    这个发现,让石高静一怔。他想,“白骨轩”,肯定是某一位前辈为这间茅篷起的名字。看那字迹,不像是师父的,当年师父带他来时,也没把这三个字指给他看。这个名字并不按常规刻在门楣石的外面,而是刻在里头,肯定是给自己看的。重阳祖师当年创立全真道,提倡儒c道c释三教合一,这位前辈肯定是学了佛家的“白骨观”,把肉身看穿,让其现白骨之相,从而体悟虚幻空无。

    妙哉妙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