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家世和番薯(第1/3页)  凶猛小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憧憬是白沙镇周仲信的爹,他祖籍本是河南洛阳府,以制砖为业,家里有几顷良田,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后来,良田被周王家奴伙同开封府官吏巧取豪夺,只赔了他们一百两银子。

    自古民不与官斗,何况是像周王这样的皇亲贵胄,一旦被他们盯上,最后怕是要落得不得善终了,周憧憬的爹,周仲信的祖父,周老爷子不愿意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便举家迁来了殷川县,当时,殷川县陈县令与周老爷子有旧,白沙镇高岗还是一片荒芜,周老爷子一眼就相中了此地,遂建宅购地,并请县令赐名。

    陈县令登高而望沙河,手捻胡须,说道:“此处高岗又名白岗,毗邻沙河,莫不如叫它‘白沙镇’吧。”

    周家得以顺利在白沙镇扎下根基,并建立起砖窑坊,初始,白沙镇人口不足六十,有大半还是周家砖窑作坊里的老人。后来,恰逢北人大批南下谋生,中原旱涝c蝗灾频发,十室九空,殷川县土地多有荒芜,周家便趁此机会购地雇人,至周老爷子去世,白沙镇已经有百余户,五百余人了,其中,有大半依靠周家过活!

    去岁,周老爷子过世,今春,周仲信的大哥周伯仁年满十八岁,娶妻,女方正是陈县令的嫡亲孙女,周陈氏,可惜周老爷子看不到了。

    周憧憬继任家主时,家中已经拥有三座大砖窑,五座小砖窑,生产青砖红瓦。其中,大砖窑一旬产厚青砖三千,小砖窑一旬产薄青砖两千或产红瓦三千,如此,周家一旬可产厚青砖九千块,薄青砖一万块或者红瓦一万五千块,已经满足了殷川县城的需求了。

    此时,人们还首选木料作为建筑材料,对青砖的需求并非很高,只有高门大户砌筑院墙以及平铺地面时,才会选择青砖,以青砖兴建房屋者,寥寥无几!青砖造价昂贵,却只有这点作用了,颇有些鸡肋。

    针对此种情况,周憧憬很是容易接受,因为,周家兴建宅子时,就是如此干的,无论其他了。院墙由厚青砖砌筑,结实,屋内铺上薄青砖,凉爽。而那些建筑还是木材制成的!这原本就是常识,无可厚非!

    由此可见,在当时,对青砖有需求的,必定是士绅阶级!是富商!他们不差钱。

    所以,周憧憬所想的是组建一支骡马行,可以向更远一些的地方房展,只是,周憧憬有些犹豫不决,青砖红瓦毕竟不是暴利行业,担心此举会得不偿失,将周家如今大好的局面败坏掉。

    再说周家在白沙镇的土地,这些土地大约有十顷,一千亩,地是好地,又处在平原之上,奈何,这些年并非风调雨顺,春天干旱蝗灾,秋天洪涝,土地所出不多,犹如鸡肋,难怪当地农民多有抛弃耕地,跑去南方谋生。

    据说,江浙一带贸易发达,遍地都是黄金,人人衣着光鲜,出入车马,即便是只会种地的农民过去,只要肯卖力气,也无冻馁之患,还有银钱可拿,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而且,有部分回来的农民,在家乡建宅购地,果然是在那里挣了银钱啊!看的旁人眼红不止,此亦是证实了传言不虚啊!

    有时候,周憧憬还真想去江浙一带走走看看,为周家再寻上一门赚钱的生意,好生经营,此生也就满足了。待在这白沙镇,前前后后就是那些粗人,那些琐事,既无乐趣可言,也没有见识可增!端的是无聊透顶!而且,白沙镇周边广阔,并无人烟,当初,周老爷子看中此地,就是因为白沙镇地处三县交汇之所,临近沙河,而此地土质多为粘土,可以制成砖坯瓦坯,正是上天赐给周家的福地,周家可在此大展拳脚!

    以今日之眼光来看,周老爷子高瞻远瞩啊!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周憧憬是一个资质平庸,却又是好大喜功的人,继承了老爹的家业,原本也是雄心勃勃地想带领周家走向更辉煌的境地,奈何,当他真的扛下这份家业时,才发现周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