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建青砖桥(第2/3页)  凶猛小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懂得建桥之术,心中也存有以青砖建桥的念头,否则,何以自己只提了以青砖筑基,他不仅不质疑,反而还请自己以青砖早桥身,建青砖桥!

    这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呐!

    曹功参嘴角上扬,觉得周家越来越有意思了,准确地说,是他被周仲信个人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及至十一月中旬,天大寒,暴雪不止,土地冻僵,河水结冰。

    周仲信站在寒风中,看着数十名工人或是刨土,或是装车,忙碌不歇,挥汗如雨,心知冬季挖湖相较夏日更加便利,夏日天多雨,路泥泞,烈日当头,易中暑,不及冬日干活暖身子。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及到春天,人工湖当是能够完成了,那时,春日冰融,河水上涨,正可蓄水。

    冬日,也是风干砖坯瓦坯的好时机,周家已经制成了上百万砖坯,耗去了挖湖送来的部分粘土,在北风呼呼中风干了,暂时堆积在沙河畔,足可供砖窑坊使用三月。

    沙河畔,河水结冰两寸,已经可以在冰面走人了。此时,在这贴近岸边的河水中耸立着一根青砖砌筑的石柱,石柱直径有两米,高五米,表面被水泥糊着,已经风干了。

    此柱便是桥墩了,这是因时制宜,因为冬天不易下水,便在岸边先行筑造桥墩。

    此时,工人们已经架起了脚手架,正在石柱身上绑满了一圈又一圈粗大的麻绳,从上到下,整齐划一,共计十圈,每一圈都延伸出来两根绳索,成一百八十度夹角;而在石柱上下两圈上,却是套上了一个铁箍,延伸出来三根铁链,成一百二十度夹角。据曹功参所述,这些绳索是用来调整方位,铁链使用来拉直石柱的。

    另外,石柱上还绑有一些细绳,一端系在写有编号的木块之上,据说,此是用来确定石柱在水中位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巧妙之处,让人见了不禁要拍案叫绝了!

    周仲信仔细计较了一番,发现,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不由得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啊!今天真是大大地涨了一番见识。

    很快,日上三竿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都完成了,工人们立刻拉着麻绳和铁链,踏着冰,跑到了沙河对岸,站到了事先圈定的位置,绷直了铁链。

    这时,曹功参也去了对岸,确认工人所站位置正确,这才一声令下,工人们猛地用力,石柱重心不稳,轰然倒向了河水之中。

    从早上及中午,工人们在曹功参的指挥下,只花了两个时辰便将石柱拉直在了预定的位置,最终,石柱高出水面二十公分,与拉直的准线相距不足一寸,可谓是恰到好处!

    这真真是惊吓到了周仲信了,他虽然清楚,在后世,石柱的位置和轨迹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和数学计算出来的,但是,他还是被现实震惊到了,这个时代还没有物理和数学的概念,但人们对它们包含的知识已经运用的十分普遍了啊!

    他相信曹功参应该不是照搬古人经验的,他肯定是在心中有一套计算方法的。

    周仲信不由得惊叹道:“曹功参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啊!先贤们更是了不起啊!”

    周仲信本来想给工人们加餐的,可是一想到方圆十里的百姓时有堵到家门口要卖地钱了,也就没什么心思了。

    如今白沙镇周围方圆十里的百姓,共计一千户,基本上都已经把土地卖给了周家,周家拥有了两百顷连成片的土地,只是,外面却是欠着近三万两银子。

    周仲信由官府作保,明年过年前还请土地欠款,并作出三点承诺,其一,此一季土地所出,仍归原农户所有,其二,周家保证附近百姓有工可做,有钱可领,其三,附近百姓可搬迁至白沙镇居住。

    百姓无可奈何,不管情愿与否,都只能把土地卖出去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不愿意出卖土地的,现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