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番外一(第2/4页)  综琼瑶之浩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植技术,这些地方种出的粮食不论是品质还是数量比之江南都更甚一筹。

    许多当初在京城因为家族人口众多,而兵丁编制数额有限,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而导致生活拮据的人家落户在此处后有了更好的生活。不仅如此,由于旗人大量迁徙,关东地区的商业空白,使得许多商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向关东涌去,东三省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

    至于那些仍然不肯付出劳动等着朝廷救济的人,皇上则用一句‘不老不残,而于国无用者,国亦不养之’打发。

    总而言之,大清正在往蒸蒸日上的方向上发展,一众老臣瞧在眼中都甚是欣慰。

    如此想来,老臣们实在没什么好愁的,但实际上他们还是忧愁了,都说皇家无小事,而他们愁的还是皇上立储的大事。

    某日,皇上突然将几位重臣招来,说欲立太子,几位大臣无不一头雾水。按说皇上正年富力强,立太子还为时过早,况且大清朝的太子命不好是众所周知的。最重要的是,中兴皇帝至今尚未大婚,别说皇后,就连嫔都不曾纳过一位,哪有什么太子可立?

    当时众位大臣们就暗自揣测:这位‘太子’不会是皇上当年随先帝下江南时年少无知产下的私生子吧?

    可当皇上把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传上殿来的时候,众大臣登时目瞪口呆,这,这,这孩子也太大了吧?皇上今年也才二十三岁吧?当时他还没出宫呢吧?于是这孩子哪儿来的?

    “这是永明额的长子绵森,他自幼在朕身边长大,机警非凡又聪敏好学,朕心甚喜之,因此欲过继绵森于朕名下。”中兴皇帝为表示满意,还伸手蹂躏起这位未来太子的脑袋,被绵森警告似地暗中瞥了一眼,才意犹未尽的放手。

    众大臣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互动,因为全都风中凌乱了——皇上,您又不是不能生,立别人的儿子做太子是几个意思?!!!

    “请皇上三思,您还年轻,立太子一事还为时尚早。再说,这也于理不合。”资历最老而又最重礼法的傅恒第一个站了出来,斟酌许久才委婉的劝道。

    而脾气一向耿直的阿桂也毫不讳言道:“皇上,您有没有想过,若是现在立储,将来您让皇后及以后的阿哥们如何自处?”

    其他几位老臣也纷纷道:“是啊,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众臣的反应,中兴皇帝早有所料,让绵森退下后,才语重心长道:“这是朕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并非意气用事。你们也看到了,西洋诸国靠海上贸易迅速崛起,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下难保他们不会将矛头对准东方,而大清水师起步太晚先机已失。

    大清往后的路不是朕这样的守成之君能够走好的,朕能做的仅是休养生息,为将来做好万全准备。而绵森不同,他在朕身边多年,他的血性和冲劲都是朕所没有的,无论品性还是才智都是天生的王者,朕不认为还有比他更适合储君之位的人。为免圣祖朝九龙夺嫡的惨剧重现,朕将不立皇后更不会有子嗣。”

    “您说什么?!!”阿桂将军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眼珠子都差点脱框。

    傅恒闻言更是差点昏厥过去,几位大臣均是一副天塌下来的表情。

    “该说的都说完了,朕心意已决,众爱卿都去忙各自的事吧。”

    只有了解内情的和珅与克善几人但笑不语,看着皇帝泰然自若的等着众人跪安,心中不免感叹,不愧是皇上,说谎都能说的如此高尚伟大,真乃我辈楷模。

    一一一一

    练靶场上,绵森见永璂过来了,便将擦拭好的火枪收起来,站起身向他走去:“哥,那群老头走了么?”

    “哥什么哥,过两天我就是你阿玛了,再叫错就把你那火枪没收了!”永璂盯着他那支异常珍惜的火枪,不怀好意的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