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诸葛连弩(第3/4页)  复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三郎和刘一手则未说话,张城慢慢地道:“元戎。”

    “历害,不愧为军械营高手,居然一眼就认出这玩意。”侯云策对专业人士的眼光极为佩服。

    郭宝玉拿起稍大的古弩,就如捧着珍贵的汉代瓷器一般,而周三郎动作极快,抢到了另一张古弩,另外三人就围在郭宝玉和周三郎身边,不断叫嚷道:“快一点,轮到我看了。”

    侯云策给将作营选营官的标准就是痴汉,凡是人情练达者一概不要,只要那种不通俗务、沉醉于技术活地憨头憨脑的痴汉子。

    只有痴情,才能专注,唯独专注,才能卓越。军械营五虎上将正是从全国各地粗挑细选的痴汉子。

    金大胳膊留着一嘴大胡子,把大半张脸都遮住了,身材极为魁梧,胳膊上肌肉发达如小鼓,因而被人取了一个绰号“金大胳膊”,至于本名,反而知道的人甚少。

    金大胳膊虽说貌似张飞,看着极为粗鲁,但是,他却是不折不扣地江南弟子,正经的香门第出生,青年时代中过秀才,家族获罪之后,他一人逃脱,流浪到中原,因其从小擅长做弩弓,在大名府谋了一个差事,专为天雄军制作弩弓,侯云策看中了他,想方设法把他挖到了黑雕军中。

    金大胳膊接过郭宝玉过来的古旧的弩弓,喃喃道:“诸葛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金大胳膊所言出自《魏氏春秋》,中曾特意提道诸葛连弩。军械营建立之后,五虎上将意气相投,一心想要复制出诸葛连弩,却有数个技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郭宝玉道:“周三郎,你看见没有,我说诸葛连弩没有望山,你偏偏说有,有了望山。如何能放置这十只箭矢。”望山是弩箭上用来瞄准的装备,西汉之时,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础上,又添刻度,使弩拥有了稳定的弹道参照,因此,弩箭发射准确率十分可靠,军士稍加训练便可成为一名合格的弩手。而优秀地弓箭手则需要长期的训练,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

    周三郎钟情于望山,认为没有望山就不能叫做弩弓,为此,周三郎和郭宝玉就望山问题数度发生争执。两人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周三郎仍有些不服,“没有望山,如何瞄准,这元戎恐怕有假。”

    张城听到此言,有些哭笑不得,这几名五虎上将,说话向来没有轻重,周三郎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节度使带来的是假货。

    侯云策却没有理会这些,拿起一根锈腐得极为历害的铁矢,道:“这铁矢只有八寸长,比平常弩箭短许多,定然是放在箭匣内。三郎说这弩不是诸葛连弩,那又是什么?”

    金大胳膊陷入了沉思,道:“一弩十矢俱发是什么意思,是十支箭同时击发,还是先后连续发出?”

    张城道:“我觉得这才是诸葛连弩的关键之处。我记得《后汉耿纯传》有这样一段话,‘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意思是敢死军士同时发射了三矢弩。在曹丕《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的句子。说地是一击而发四五矢。看这弩的模样,不可能一次同时发十矢,应该是上一次弦,可以连续发射十箭。”

    侯云策击节而叹:“诸葛亮真是天才。”

    侯云策在府中对诸葛连弩没有完全弄明白,主要是陷入习惯思维,想到连弩,就想起装在战车上的西蜀连弩,因此,对于诸葛连弩怪异之处不太理解,经过张城这么一说,侯云策马上明白过来,诸葛连弩在射击过程中能自动装箭。这两张诸葛连弩专门设置了一个箭匣,箭匣位于弩臂的上方,遮住了一般连弩望山的位置,故望山被减掉,没有望山,显然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但诸葛连弩能够快速连发,就弥补了这个缺点。

    简不凡用手猛拍自己的乱糟糟地脑袋,道:“我怎么没有想到用这种连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