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娘没管其他的,上了船就找海生,穿过来往的人群,在舱门口里,看到了坐在长条桌旁的海生,还有海生怀里抱着的孩子。
大伙儿都忙着,海生就主动把孩子接过去哄着,他虽然也是个八岁的孩子,可个子高,长的壮实,抱着这个小家伙儿,倒也轻而易举。
海生娘看到海生一愣,这出趟海咋还抱个孩子回来!
海生看到娘,带着哭腔喊着他娘,他娘急忙小跑过去,蹲下,爱怜的摸着儿子的头和胳膊腿,上下打量着,看看有没有受伤的地方,嘴里念叨着:“海生呐,可想死娘了,这出去一趟,有没有累着,伤着!还有,这是哪来的孩子啊!”
海生毕竟是小孩子,离开娘几天,这时候看到娘在眼前,小孩儿性子便来了,含着眼泪,带着哭腔,开始颠三倒四的跟他娘讲这些天发生的事儿。
海生娘边听着边把小家伙儿接到自己怀里,小家伙儿此时没哭没闹,许是中午刚吃过鱼粥,这时有点恹恹欲睡了,长长的睫毛,已经眯缝上了,身上还是那件裙甲,船上也没有什么能给孩子用的,就这一直将就着。
海生娘大概听明白了咋回事后,吓的一身冷汗,赶紧一手拽着海生,往外走。
太吓人了还遇上风暴了,这爷俩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她就没法活了,还好海神爷保佑啊!不枉我这些天烧香上供。
赶紧回家,给孩子压压惊去,路过舱门口,看到了海生说的那个老爷爷,像睡着了一样,一点动静没有,她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有郑大海他们呢。
和郑大海打了声招呼,就抱着小家伙儿和海生回家去了。
郑大海等着大伙儿分完海货,把陈三留了下来,他就孤家寡人一个,每次的海货都是放在郑大海这一起,等卖的时候也是一起卖,然后分些钱给他就行,说白了,就当是郑大海的雇工一样,反正郑大海从不亏待他。
大伙儿走时都过来问郑大海需不需要帮忙,大家都知道,这船上还有个不死不活的老头没地儿处置呢,郑大海告诉他们不用,有陈三在就够了。
经历了风暴之险,大伙儿都归家心切,也没再客气,就都兴高采烈的散去。
郑大海和陈三看了看老者,还是没什么起色,就抬起小船,下了船,往家走去,小船极轻,再加上老者也不太健壮,俩人抬着倒没感到吃力。
他们生活的这个渔村叫安海村,之所以叫安海村,是因为整个村子东西狭长,南北有山,两山接海处为峭壁悬崖,微微相拢,把一湾近海环抱其中,形成一个天然的小海港,把风暴海浪挡在其外,给村民出海行船打渔,提供了很大的安全和方便,所以先人们把村子改为安海村,至于以前叫啥,那就没人知道了。
村子东边靠海,西边有条土路,通往大风镇,土路贯穿整个村子,直到海边码头,南北也有条路,连接南北进山的山路,两条路十字交汇,把安海村分成了四块,每块地儿有那么二三十户人家。
这大大小小的一百多户人家,基本上都以打渔为生,原来也有几家猎户,但南北山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能打的猎物极少,近几年干脆绝了生迹,很难听到说谁谁谁在山上打到野味了,这几家猎户没办法也都学着下海打渔了。
郑大海的家,离海湾码头处不远,这两年生活好些了,重新垒了几间新房,留着给海生娶媳妇用。
结实高大的木门,宽敞的院子,几排整齐的晾杆架子上,挂着一串串海生娘晾的海货,这个时节,他们这也不太冷,海风和暖阳可以让海货的存储变的更长久。
抬着小船进了院子,海生娘便迎了出来,刚把那个新来的小家伙儿安顿好,海生也乏累了,也跟着睡去,听到门响,知道这是郑大海回来了,迎了出来,帮着郑大海和陈三把小船抬到了厢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