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争徒(第1/3页)  入神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当天是中元节,整个汴京都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气氛中。

    这中元节,来历已不可考,然而却是僧家道家最看重的日子,对道家来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而佛教称这为盂兰盆会,实是取自《盂兰盆经》,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c行孝第一,连始得六道神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

    目犍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

    目犍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

    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由于民间百姓,大多信俸鬼神之说,中元节这天,信徒们大多施道斋僧,同时家中有人去逝,也会祭奠亡灵。

    同时加上中元节十分热闹,大顺民风也是十分开放,这天男女不禁,而且这时的大顺朝,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主要原因呢,与连年的战争有关。

    如果家中生了男孩,满十二,是必须参军打仗,这个时代的战争,决非古代打仗,比如古代,开战前双方为减少伤亡,往往选择先斗将,那方败了,这方士兵就投降了,这就是古代的礼战。

    而现在呢,所谓的主将,大多是文官,有的连刀兵都提不起来,自然没有什么礼战一说,一开始就是群殴,自然只要开战,就死伤无数,而在多时候,主将都能逃出来。

    这也是大顺国重文轻武所致,要不然一个国家,总算得上是上国大邦,被周边的国家欺负的死死的,只要开战,大多最后向这些所谓的蛮夷纳供求和。

    这文治,除了武功不行外,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毕竟文人做事温和,大顺治下子民,倒是能安居乐业,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虽对外战争是屡战屡败,可是并没有影响大顺根基。

    大顺还是有钱,而且此刻的汴京,从下午开始,男男女女就开启了逛街模式。

    这天即使平时待在闺阁中的大门在户的少女,也是会得到家中许可,外出游玩,说白了,就是让这些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有一个结识陌生男子的机会。

    大顺朝时期,女性可没有什么立贞洁牌坊的风俗,女子恋爱还是比较自由的。

    同时也由于战争原因,男子较少,女子较多,而且即使嫁了男人,如果男人战死,女子还可以再嫁,就是嫁个次,在这时也是正常的。

    而且男少女多,自然男性条件好的,妻妾成群,也是非常普遍。

    下午时候,整个汴京就开启了盛大的节假模式,各道观,僧院从下午开始就人满为患。

    街上加上做小意的商贩,让不宽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

    有卖糖葫芦,有卖年糕,还有卖糖人,小孩子们布偶也有得卖。

    各饭店酒肆,更是一座难求。

    这天卖的最快的,当数莲花灯了,少男少女将自己的心思写在纸上,也有的放的是谜语,有人放,自然有人捞,实是少男少女一个最好的交流手段,有点像今天网上所谓的漂流瓶,还真有点随机性和盲目性。

    不过谁说少男少女的爱不是盲目的?难不成非得规划好,那也是不可能的。

    情爱,有时真的需要这种偶然和盲目,什么都有计划,有目的,有算计,估计这样的少年少女,不成法海和尚,也会变成灭绝师太。

    吴凡c钱良和余媚三人拉着手,人多,怕走丢,原本想好好逛逛汴京城,这下好,只能看到人山人海的人了。

    不过吴凡和钱良也算是汴京的老人了,然是熟悉地形,于是三人避开主要街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