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河边对钓(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钧的小厮名叫安材,他比陆钧小了一岁,长得眉清目秀,也挺机灵。他听陆钧让他去拿钓鱼的东西,凑过来小声问道:“少爷前一阵子做的那些东西,都带上么?”

    陆钧“嗯”了一声,安材便点了点头,跑到东边的侧屋里去了。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个细细长长的竹竿,还拎了一个竹编的篮子走了出来。

    常晓成看着安材手里那破竹竿不屑的撇了撇嘴,对他身后那几人道:“走,走,咱们到清河边上钓去!”

    说罢,他又回头看了一眼陆钧,提高了声音,道:“陆少爷,你是县城里来的少爷,非要跟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比垂钓,输了可别像以前那样,哭哭闹闹的。”

    对他们的奚落,陆钧只是付之一笑。原身长期以来身体不适,再加上父亲早逝,进学无望,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点什么养活自己,因此自然性格不好。不过,现在这身体的主人换成了他陆钧,他是不会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了。

    他们没走多远,就来到了一条水流有点浑浊的河边。这条河流过整个沂源村,因为卷带着两岸的泥沙,所以不太清澈,但名字却叫做清河。岸边上都是茂盛的水草树木,在河面上投下了片片阴影。陆钧抬头看去,对岸是成片整齐翠绿的农田,还能隐约瞧见在农田里忙碌的人们。

    大雨过后,河水漫了上来,田地里的水却还在缓缓地流进这“清河”里。

    从前的陆钧可能确实不懂钓鱼,可是现在的陆钧从小没少在孤儿院后面的河里钓鱼打发时间,他打量着眼前的清河,觉得这里河水流动,水草丰茂,应该是一个钓鲇鱼的好地方。

    到了河边,跟着常晓成的孩子只剩下了两三个。毕竟这些人的父母大多都是农户,一家人省吃俭用交了束脩,可不是让他们到河边来钓鱼的。方才大部分人都是在去社学的路上,给常晓成造造声势,这会儿都已经转回到那座由土地庙改成的学堂读书去了。

    常晓成是个坐不住的性子,所以钓起鱼来他没什么优势,但是这不妨碍他和陆钧比试的勇气和他一定要从陆钧身上找回面子的决心。更何况,他还有几个帮手。其中两人很快就给他选了一块好地方,并且在他的指挥下,给他挖虫子去了。

    陆钧却不慌不慢的看了看四周,最后指着岸边一棵粗壮的大柳树,对安材道:“走,我们去那里钓。”

    安材一瞧,心想,少爷不是怕挨晒吧?不过,他也不敢多说话,跟着陆钧走了过去。

    两人到了那里以后,陆钧让安材去挖虫子,他自己则从竹篮里掏出了两片削尖的小竹片,用麻线把它紧紧缠在一起,缠成一个十字型,然后,他把这竹片两端捏在一处,绑上安材挖来的虫子,再用细一点的麻线在下面绑好,就将这自制的鱼钩拴在了钓线的底端。

    然后,他把另外一根竹子做的钓竿交给了安材,这根钓竿挂的是一个缝衣针敲弯之后做成的小巧的吊钩。安材接过来,忍不住道:“公子,这样小的钩,可钓不着什么大鱼。”

    陆钧笑了笑,道:“你听我的,就在这坐着就成了。”

    钓鱼最讲究心静,不能随便说话,否则就把鱼吓跑了。陆钧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看着对岸长势良好的农田和远处河道汇流附近一片片的果林,他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们陆家从沂源村收上来的银子越来越少了。

    在前朝,陆家是洛陵县的名门大户,然而,在经历了朝代更迭的混乱和萧条之后,陆家早已失去了以往的荣耀,有些族人便决定到别处谋生。“树挪死,人挪活”,离开洛陵的陆家人时来运转,日益兴盛。而留下来这一支却渐渐衰落下来。

    祖上的产业传到陆钧的爷爷陆垠这一代,剩下了沂源村的三四百亩地,两处果园,还有洛陵县的一间绸缎铺子。听上去似乎家财颇丰,却因为陆垠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