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临场发挥(第2/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用再另外出题了。

    虽说考释义,却也不是让他们自由发挥,只有朱子的释义才是“官方”的,答题的时候只能背诵,不能加入自己的理解。

    好在背这一句时,他想起了自己家里的事,因此记得特别深刻,马上就答道:“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陆钧接着往下写去,足足二十道题,他只花了一个时辰,就写完了。后面有几道论语和孟子的题目,还好,论语考的是“颜渊问仁”,这一段有几句著名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使是作为现代人的陆钧对这几句也并不感到陌生,他思考了一下上下文,很快就完整的答了出来。

    孟子的内容原身好像根本就没有读完,因此对他来说就有点碰运气的意味了。有的题目虽然他有印象,但是由于孟子老先生说话的风格洋洋洒洒,思维比较跳脱,他只能记得一部分,只好先把自己知道的写了上去。

    到此为止,自己会的题就做完了。

    他翻到那一道制艺题,看着“知耻近乎勇”这几个字,心想,自己要不要也试着做一下破题呢?反正还有时间。

    没吃过猪肉,不等于他没见过猪跑。原身多少还是见过几篇时文的,稍微知道一点做文章的规矩。破题嘛,就是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再复述一遍。点出你的中心思想,谓之曰“破”。目前,他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不过,对于“知耻近乎勇”这一句话,陆钧倒是有一点自己的体会。这句话是从中庸里摘出来的,完整的句子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前两句自不必说,这最后一句,恰恰也是陆钧感慨最深的。陆家为什么会落得现在这种状况?不是没有改变现实的愿望,而是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从陆老爷子的固步自封到下面孩子们的好高骛远,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审视这个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也没有一个人努力去为这个家寻找一条真正走得通的出路。

    “知耻近乎勇”,官方释义大意是:怯懦的人心甘情愿居于人下(懦者甘为人下而不辞)知道“耻辱”二字虽然还算不上是勇敢,但是至少不会再怯懦下去了(知耻非勇,然足以起懦。)。’”

    他们家从上到下,不是有所忿懥,就是有所恐惧,或是有所好乐,要么就是有所忧患,心不正,又何谈知耻?!

    陆钧心有所思,叹了口气,提笔在那句话下面写道:

    “知乎耻求正心,未及勇而近矣!”

    写完之后,陆钧心里有点忐忑,不管怎么样,这也算得上是自己这几天集中突破大学和中庸的一点总结和思考了。

    至于最后那道考“把持行市”的题,他死活记不起来到底是杖责四十还是杖责八十了。但在他的印象中大诰里的刑罚颇重,还有什么剥皮之类让人毛骨悚然的酷刑,他决定就重不就轻就八十吧!

    这时候,答完题目的学生开始陆续交卷子了。黄长义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做的小抄也用不上,因此,他的卷子根本就是张尹给他写的,张尹考虑到黄长义一贯的水平,并没有全答完,黄长义又不耐烦在学堂里多待,结果他倒是成了第一个交卷的人。

    陆钧也写完了,但他不想交的太早,他四下里看去,发现这时候张尹才刚刚开始做他自己那一份。

    常晓成很快答完了题,恭恭敬敬交了卷子,周峙对他嘱咐了几句不知道什么的话,就让他走了。李尚源随后也交了卷。陆续又有几个小一点的孩子交卷走了,陆钧方才把自己的卷子送了上去。

    周峙匆匆扫了一眼,当他发现陆钧竟然做了破题的时候,颇为惊讶,“嗯”了一声。又扫了一眼最后那道考刑法的题,从他的反应中,陆钧觉得自己好像是蒙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