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4.雪地寻踪(第2/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春秋了!”

    陆兴璘不敢居功,一再表示自己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但秀才们仍然觉得他讲的既生动,又能与时事相结合,有些人甚至上书王知县,问能不能在洛陵也开一个书院。

    秀才是可以直接向知县上书言事的,这是大魏朝的规矩。据说王知县对这件事情也很感兴趣,正在认真的考虑如何筹集费用。

    陆钧听了这件事情,心里再次感慨,人生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原本陆兴璘在遭受了入狱和常氏的事情之后,没有自暴自弃,陆钧已经觉得很不容易了,却想不到,他现在竟然走出了一条新的路来,陆钧心里顿时对陆兴璘有些肃然起敬——从这位大伯的身上,他真的也学到了很多。

    其他的事情都是一些零碎的消息,陆锦和几个弟弟现在都一心向学,在社学里表现不错,在陆钧他们三个还有张尹都离开洛陵之后,陆锦成了社学里学问最好的学生,又是童生,周峙自然平时对他关注有加,明年的道试,他也是要参加的。

    说到这里,安材又顿了顿,对陆钧道:“太太和小姐都很想念您希望您过年的时候,能早点回去”

    常晓成一听,马上凑到跟前,问:“茗儿提起我了么?我给你的东西,你有没有转交到茗儿手上?!”

    安材笑道:“常少爷,您的东西,小的当然都交给小姐了。小姐还特地嘱咐小的,让您在山上好好做学问呢!”

    其实,陆茗的原话是:“他最好就待在深山老林里,不要再回来烦我了。”安材一边露出诚恳的微笑,一边心虚的琢磨常晓成会不会继续追问下去,好在常晓成一听就乐不可支的跑了,根本没有再接着问他。

    安材一说,陆钧才发现,自己真的有点想家了。离开的时候,他心中满是上山求学的热情,他并没有想过,洛陵县那个高大的宅门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这个时候听着安材那刚上山来话语中还夹杂着一点洛陵口音的乡音,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洛陵,离开母亲和妹妹,快半年了。那个温暖的院子,曾经发生过许多事,承载着许多回忆的地方,院中的石躺椅和圆桌,甚至那一棵榆树的树影都是那么清晰和真实,那就是他的家啊。

    没有了莫映寒、陈礼文的蒙兴书院,虽然论经的时候不再那么热闹了,但陆钧却也不用再提心吊胆,更能踏下心来学习,在童生正课中的排名又进了几位。

    也正是到了这时候,他才对蒙兴书院里五经一起学习的策略打心眼里开始认同,在对他以前最不喜欢看的易经、礼记抛弃成见,好好读了几遍之后,他又有了新的体会,只读春秋,就好象是建了一座空中楼阁,春秋中许多事情的背景他都稀里糊涂的,可是读了另外四经之后,这些地基都被一点一点的打扎实了。

    虽然陆钧还惦记着家里那一部春秋注解的另外三本,但他估计,自己现在的水平,去考道试,已经是绰绰有余,想想自己,在陆家当时还有私塾的时候,六岁开蒙,如今十六了——十年磨一剑,现在,眼看就到了试剑的时候!

    可是在下山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解决。

    虽然天气变冷了,但陆钧仍然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去藏书楼前跑步。确实,跑步的人多了,时不时的还能遇到一两个童生正课的同学。于是陆钧就绕着环池,往两旁的果林里跑。临近岁末,果园里自然一片萧索,陆钧有时候会停下来休息一番,望着不远处仍然青翠的竹林,他心里开始有点焦急。到底什么时候,那位老人才能出现呢?

    刚进入腊月的时候,书院里开始为仍然留在山上的士子们熬起了腊八粥。腊月原本是可以放假一月的,然而有些士子家里的太远,往来不便的,为了准备道试、乡试,就不想再来回奔波了,宁愿在书院读上几个月的书。这时候仍然还在书院里的,大概剩了二十多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