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9.监生入学(第2/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曾裕对他们十分热情。眼见时间还早,便对他们道“既然你们所有文书都已经齐备,现在时间还早,你们就随我一同去国子监吧。”

    就这样,陆钧他们在曾裕的带领下,走到了大魏最高学府之一京师国子监所在那条街上。和初上蒙兴的时候相比,陆钧心里少了几分不安,却多了几分崇敬。虽然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体验都城的政治氛围,找机会去关外看看,并没有期望他们的学业能有多少提高,但是看着眼前庄严古朴,跨街而立的一座彩绘牌坊,上书“成贤街”三个工整的大字,陆钧心里还是涌上了一阵肃然。

    做了近十年学正的曾裕指着街的左边对他们道“这边是孔庙,皇上祭祀孔圣人就是在这里。太学每年也会举行祭孔的典礼,到时候,学生们都要参加。”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从前流传下来的叫法。他们过了成贤街的牌坊,很快就看见了街边立着的下马碑,上面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如今街上没有一个人,但是他们仍然能感觉到,自古以来,从上到下,人们对先贤和学府圣地的敬仰和尊重。

    孔庙的大门堂皇富丽,和此相比,对面国子监的大门就显得简朴许多。青灰色的瓦,漆黑的柱子,两旁的白墙沿着街延伸,看上去就像是普通大户人家的门庭。大门紧紧关闭,曾裕对他们道“正门除了皇上驾临,一般是不开的,平日里师生走的,都是侧门。”说罢,便领着他们从侧门走了进去。

    进到国子监里,三人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一是因为这里确实比蒙兴书院更加气派,一片片宏伟的建筑群,古木苍苍,松柏林立,赫然彰显着大魏数代来尊书重教的传统,二是因为,他们走过第二进大门太学门之后,曾裕告诉他们,这就意味着他们从今之后就是大魏最高学府的学生了。

    过了太学门之后,一片数座华丽而精致的厅堂出现在他们眼前,常晓成纳闷的道“曾学正,这太学里面,为什么还有庙呢”

    曾裕笑道“这是先前皇帝来听学、讲学的地方,当今圣上登基后来过两次,不过,近些年就”

    说到这里,曾裕仿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又道“如今政事繁忙,皇上便来的少了。”

    说罢,他往两边指了指,道“这两边的斋房,就是你们平时的教室,一共有六堂,三十三间屋子。每间屋子都大得很。国子监的课程和你们在县学里学的差别不大,都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学生们学习的年限嘛,从半年到三年都有。”说到这里,他看了看陆钧他们年轻的脸,道“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了,你们几个年纪尚轻,是打算去考举人,还是在这里多学习一段时间呢”

    陆钧和常晓成早就打算好要去考试,但是举人毕竟不比秀才,是全省范围内的选拔,难度又高了一个档次。陆钧答道“我们虽然才疏学浅,但还是打算去试一次,就算不中,也积累些经验。”

    曾裕点点头,笑道“你们的学问能得到范先生的认可,应该没有问题。况且,在太学里,你们也能接触到有一些处理政事的机会,对你们将来为官大有裨益”

    陆钧他们三人连声称是,随着曾裕来到太学里掌管教务的斋房中,将他们的“档案”履历交了上去,很快,另一名负责管理学生的学正就将他们三人一起带到曾裕刚才说过的六堂其中之一诚心堂去听课了。

    炎热的七月就这样平静的过去,陆钧他们很快适应了国子监的生活。陆钧发现,大部分贡生都已经屡经科考,年纪很大却不能中第,因此,被地方官学“升贡”到了国子监,也算是对那些食廪年深的老秀才的一种慰藉。

    陆钧他们和这些人自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那些“荫监”多为官家子弟,他们不学无术,被自己的父母塞到这里,不过是希望他们有个监生的名头,不至于每天无所事事胡作非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