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1.开办学馆(第2/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候,陆钧忽然想起了他们曾经成立的“凌云”学社,还有他刚回到洛陵的那种窘境“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那时的他心中坚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努力改变这一切。如今,他们上蒙兴,入京城,出关塞,这其中经历了许多辛苦,也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的收获和体会。他们,早就不再是刚离开洛陵那三个空有一腔壮志的懵懂少年了。

    陆钧琢磨了一路,回到家里,却发现二房的院子是空着的。原来,陆茗和赵氏,还有常晓成的母亲并没有从沂源乡下回来,说是那儿新盖了更宽敞的大宅子,陆茗住的更加开心,如今她腹中胎儿月份大了,路又难走,他们就打算等到陆茗生产过后修养一阵子再回洛陵。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常晓成二话不说,马上命人开始准备去沂源的马车。而李尚源正好也要带任怀容回乡下拜见父母,只有陆钧打算继续留在洛陵,一则是他要帮助家里筹备办书院的事情,二则陆垠和陆家其他人还都在这里,他要陪老爷子在洛陵过年。

    陆钧和常晓成、李尚源三人商量好了虽然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该学的东西,该见识的事情,他们都已经学到、见识到了。等过完了年,所有的一切都安排,陆钧就到乡下去陪着赵氏,顺便清清静静的三个人好好读书。

    考完乡试,若是能中的话,他们再回国子监去准备在京城举办的会试吧。

    出乎意料的是,整个腊月陆钧过得都十分平静。他并不是闲来无事,正相反,他一直在忙着帮陆兴璘筹划开办书院的事情。听到了这个风声,仅仅洛陵县内打算来拜师的年轻人就不在少数。陆兴璘多次在社学、县学讲学广受好评,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最吸引这些士子的地方,恐怕还是陆钧、陆锦一同考中秀才,而陆钧还连中了小三元这样光辉的“战绩”。

    大魏的读书人很多,人们也都知道,自己能考中进士的并不一定是好老师,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比别人聪明,自身的悟性高。而恰恰相反,不少在科场上屡屡受挫的人反而因为多年苦心琢磨,对四书五经有着更深的研究。如果陆钧一个人考中还有可能是因为他天赋秉异,但陆锦也凭着同样的本经春秋考中了秀才,人们都觉得是陆兴璘的辅导起了作用。

    尽管他们买下前后店铺占地不小,但陆钧觉得一开始,还是不要太过招摇,于是就暂时把旁边几间店铺暂时保留了下来,打算做成买书和笔墨纸砚的铺子。而他同时也觉得,刚开始招收学生的阶段,还是先叫做“学馆”比较妥当。至于名字嘛,陆钧则提议取易经蒙卦中的那句“蒙以养正,圣功也”,就叫做“养正学馆”。

    陆兴璘和陆兴玹两个人同时眼前一亮,陆兴璘道“养正去的是蒙昧,养的是正气,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好了”

    刚刚做了爷爷的陆兴璘看上去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的样子。陆兴玹也更显得年轻了。陆垠更不用提,陆锦的儿子前几日出了满月,陆家大摆了一场满月酒,由于这孩子也是王知县的外孙,县里所有有头有脸的乡绅大户,各衙门的官员全都来前来庆贺,王知县自然也来了。人流来往络绎不绝,陆钧也算真正见识了一回什么叫做门庭若市,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不少士人们交往的礼仪规矩。

    每天主屋那边都能听到老爷子的笑声。陆锦蓄起了胡须,比以前更加稳重,他的儿子虽然才一个多月,但已经养的粉嫩嫩的十分可爱,陆钧每次见到都会觉得心中一软,虽然他觉得自己和杨文茵眼下还太年轻,过几年只有他们两人的生活也很不错,但看见小侄子裹在一团锦绣中粉扑扑的笑脸和黑葡萄一样的眼珠溜溜转动的机灵样儿,他还是会对将来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有些期待不知道他和杨文茵的孩子会是什么模样

    过完了年,洛陵的事情也安排得差不多了。陆钧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