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7.乡试首场(第2/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吗想到自己没有在这么艰难的时刻,留在洛陵陪伴她,陆钧轻轻的叹了口气,但是,他心里的燥热正在消退,一阵阵凉爽的清风仿佛是那天晚上和杨文茵一起泛舟时她那滑润如玉的双手,在他心中缓缓抚过,让他彻底的平静了下来。

    夏天的日头早早就露出了地平线,云端射出一片片橘红色的光芒。这一切陆钧都没瞧见,因为他已经睡着了。朦朦胧胧中,他听见号军的叫声在他耳边响起“相公,快醒醒吧,题目出来了”

    陆钧打了一个激灵,连忙坐起身来,只见号军手捧上面传下来的写满考题的一张大纸,站在自己跟前。陆钧揉了揉眼睛,接过那纸一看,上面写的正是今天这第一场考试的七道八股文试题的题目。按规定,头三道是四书题,后面四道是经义,也就是五经题。虽然乡试考三场,但士子们都知道“三场重首场,首场重首艺”这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生到底能不能中举,很大程度上从提笔写完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了。

    因此,没有人急匆匆的下笔,考棚里长长的巷子里,一位位寒窗苦读的十年、数十年的士子都陷入了沉思。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陆钧。他已经把七道题目都看了一遍,由于考官出的题并不是特别偏,那三道五经题看上去不算陌生。三道四书题分别来自孟子、大学、和论语,第一道就是孟子题,题目取自于孟子公孙丑下“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陆钧铺开草稿纸,眼睛却一直停留在这第一道题上。估计考官也知道第一篇文章考生们做的最认真,所以,这第一道题的题目也是七道题中最难的。这并不算是一段意义完整的话,而是从孟子和别人的一段对话中截取了两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这一整段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一名地方长官对孟子辩解,自己面对饥荒是无能无力的,而孟子则提醒他,官员对百姓就像放牧牛羊的人和他的牧群一样,既然接受了这个责任,就应该努力为牛羊寻找草料,否则难道要“立而视其死”吗

    这段时间陆钧读的程文实在不少,以这两句为题的虽然没有,但以这整整一段里面的话为题的程文,陆钧想了一会儿之后确实记起了几篇。这几篇都是历年来的大家之作,之前陆钧看的时候都觉得写得有些道理,但是在考场上再一回味,不知道为什么似乎都不是特别满意。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苦思冥想,失伍、失伍孟子用士兵的“失伍”来映射士大夫的失职。不必等士兵“失伍”三次再去惩罚他,难道作为管理百姓的长官就可以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陆钧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为什么产生了变化那时候,他还没有去过塞外,没有见过那些朝不保夕,天天面对着鞑靼人铁骑的百姓们,对于他们来说,年年都是“凶年饥岁”,老弱病残横尸沟壑,年轻力壮的人流落四方,这难道不是一个国家的失职吗

    陆钧慢慢的整理着自己的思路,旁边的号房里不断传来其他考生推敲琢磨文字的吟诵声。他的刚聚集起来的一点想法又被打断了。陆钧干脆放下笔,闭目静坐,这第一篇文章,他一定要写的尽善尽美,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自始至终,一个个念头都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到底什么才是忠襄公的本意为什么那封奏章会和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一样,沉睡于地下这么多年呢而陆睿涵最终希望他们为他找到的,又是什么

    在塞外的所见所闻一点点在他脑海之中流过,他笔下不自觉开始写道

    “大夫明于治兵之法,则失职可及观矣。

    国家倚重者有二遇战斗则用介胄之士,遇绥靖则用旬宣之臣。无事则抚百姓而简军实,有事则统将帅而立矢石,非以官守为行伍者乎

    大夫受王命而统帅师之任,居一官则效一官之职,位一日则尽一日之事,非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