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0章 旧事重提(第2/3页)  策行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仲儒,有事?”

    卫觊把刚才马超与郭立发生冲突的事说了一遍。“令君,凉州人习染羌俗,为人好斗,在宫里都有言语冲突,若是在宫外,岂不是要拔刀相斫?我听说有人倚仗着圣恩,辱骂c欺压关东籍的官员,不少人都有怨言呢。”

    荀彧放下了手中的笔,搓了搓脸,有些头疼。天子要平定凉州,仅凭武力是不够的,所以他们提出了恩威并施的办法,先用联姻笼络大族c部落首领,争取他们的支持,然后将一部分人迁到关中定居c屯田,既能解决关中人口不足的问题,又能组建一支精兵,然后天子御驾亲征,再用武力清除一些冥顽不灵的世家c部落,控制凉州。

    凉州乱了近百年,围绕着要不要放弃凉州,朝中大臣意见不同,大的廷争就有五次之多,小的争论则一直没有停过。主要来说,关东籍的官员认为凉州已成溃痈,朝廷就是被凉州战事拖垮的,不如放弃凉州,以陇关为界。关西籍的官员则认为这是关东籍的官员贪图眼前的安逸,罔顾朝廷大计,是乱政。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真正有见识的官员都知道凉州不可弃,最典型的就是虞诩。荀彧也反对弃凉,所以这次天子坚持要平定凉州,他便顺手推舟,支持天子的建议,既延续了安定凉州的策略,又消除了天子西征的阻力。有了凉州世家的支持,西征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凉州边毕竟是边鄙之地,民风粗野,即使是世家子弟也大多沾染羌人习气,好勇斗狠,与崇尚文化的关东人格格不入,屡有冲突。不仅如此,凉州人内部也不怎么和平,郭立与马超的冲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凉州人无法抱团,朝廷才有可能从中制衡。坏处是治安因此大坏,执金吾王斌焦头烂额,已经来找过他好几次了。

    “仲儒,你有什么好办法?”

    “令君还记得之前有一个比武大会吗?”

    荀彧眼睛一亮。他当然记得比武大会,比武大会是孙策提出来的,马超c阎行去南阳找孙策比武,结果孙策提出一个比武大会,后来不了了之,朝廷也打算办,借以选拔名将,但当时的重心是关东人,关东人对此没什么兴趣,应者寥寥,也就一直没办成。卫觊此刻提出这个建议,荀彧觉得可行,与其让那些凉州人私斗,不如举办一个比武大会,让他们公开比武,既能控制伤亡,也能从中选拔一些勇士c良将,充实到禁军之中。

    孙策有讲武堂,关中一直没有学习,将领的素养终究是个薄弱环节,如果能以比武大会选择作为弥补,也不失为一救急之法。关西尚武之风浓烈,习武之人数不胜数,就连女子都有不少人通晓武艺,从中选拔一些可用之人,封以官职,让他们统领作战,为天子爪牙,亦是一良策。

    荀彧示意卫觊入座,商谈比武大会的流程和科目,武人比武可不是书生论道,弄不好会出人命的。除此之外,比武的目的是选拔将领,这涉及到兵权,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将这次比武大会办成一个对朝廷有利,对增强天子实力有利,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卫觊提了几点意见:一是要保证安全,可以利用比武大会分化凉州,但不能出人命,矛盾激化对朝廷局面不利;二是不仅要考武艺,还要考兵法,分作两途,武艺好而兵法差的可以加入虎贲军,作为天子近卫,兵法好的可以加入南军,统领人马,如果能发现武艺与兵法兼得的,那就视家世与对朝廷的忠诚与否提拔;三是选拔一部分少年为郎官,随天子一起习武练兵,由皇甫嵩授以兵法,将来长成,再安排到诸军统兵。如此一来,年内,天子就能拥有一批忠诚之士,不必再倚重韩遂c马腾。

    荀彧听完,笑了笑。“伯儒,你还少说了一个。”

    “还请令君指教。”

    “为女子单列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