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节(第4/5页)  李自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山东各地,变乱蜂起,举国骚乱,大局崩解之祸,不知伊于胡底”

    宋献策轻轻点头,小声问道:“事急势迫,皇上东征之意已决,今晚召对,我们用何言进谏”

    李岩回答说:“皇上亲率六万将士,孤军东征”

    “不是孤军,是悬军。”

    “是的,是悬军东征,也等于是孤注一掷。此事乃国家安危存亡所系,你我既为顺朝大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必当尽职尽忠,对军国大事的利弊知无不言,方不负事君之道。”

    “如何能克尽厥职,知无不言”宋献策问道,剪去烛花,注目望着李岩。

    李岩低头沉吟片刻,重新抬起头来,口气坚定地说道:“依弟愚见,事至如今,只好将今晚之卦,不作隐瞒,面奏皇上。平时陛下十分重视仁兄占卜,倘若今晚听到卦爻辞之后,果然动心,你我即可乘机反复剖析,冒死苦谏,想来陛下可能采纳苦谏,回心转意,悬崖勒马。”

    宋献策说:“难难据我看,此时谏阻东征,十分困难,反而可能惹皇上震怒,埋下你我日后之祸。”

    “我兄往日对皇上知无不言,今晚何以如此忧惧”

    “往日,”宋献策感慨地说,“当皇上在艰难困苦之中,依赖众文武辅佐,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集思广益,知人善任,方能克敌制胜,避免挫折,夺取江山。自从破了西安之后,皇上与陕西将领成以为大业将成,志得意满,骄气已露,而新降众多文臣又歌功颂德。才到西安不久,山西c山东未定,河南未稳,更莫说天下已定,皇上急于还乡祭祖,大宴乡党父老,封侯封伯,比汉高祖功成还乡,还要心急。自西安至米脂,沿途八百里,修路建桥,于米脂县北门外改建行宫。李补之率领戎马万匹护驾,沿途官绅百姓接驾。如此耗费财力民力,当时不仅你我都不敢有一言谏阻,连启东也是心有非议而口中称颂盛德。君臣之间为何有此隔阂就是皇上与左右的文臣武将都认为大业已成,而陕西将领们纷纷封侯封伯,他们的意见皇上不能不听。所以势移时迁,皇上对我与启东的进言,有时就不像往日那样言听计从了。皇上如今进了北京,身居紫禁城中,与在西安时更为不同。弟今晚纵然不避皇上怪罪,披肝沥胆,谏阻东征,恐已无济于事。倘若皇上定要御驾亲征,弟无力谏阻,也要尽力献出补救之策,或能以奇计制胜强敌。纵然不能取胜,也不使局势变得不可收拾。”

    李岩不觉惊喜,赶快问道:“仁兄有何奇计破敌”

    宋献策正要说出他的奇计,忽然中军进来,请正副军师大人速去前院接旨。宋c李二人迅速站起,略整衣冠,匆匆走到前院,向北跪下。从宫中来的传宣官昂然走上台阶,面南站立,带着浓厚的关中口音和严重的口气,琅琅说道:

    “圣上有旨正军师宋献策,副军师李岩,火速进宫。圣上在文华殿等候召对”

    中军将传宣官送走以后,宋献策和李岩因为皇上在文华殿等候,不敢怠慢,不能再谈别的话,随即带着文武随从c亲兵c奴仆等二十多人,走出辕门上马,向东华门疾驰而去。

    他们在护城河桥内下马,将一群随从留在东华门外,进人紫禁城中。当走到文华殿的宫院门前时,他们的心情都很紧张。宋献策拉一下李岩的袍袖,小声嘱咐:

    “今日召对,不同平日,犯颜直谏的话由我来说,兄只须帮衬一二句即可。”

    李岩心中感激献策的关照,小声说:“请兄尽力苦谏,再献上破敌奇计”

    李岩随在宋献策的背后,由一宫女带领,脚步很轻,恭敬地走进文华殿的东暖阁。宫女退出。他们向李自成叩头,望见皇上的严峻神色,不觉心情紧张。仅仅在三年半以前,在伏牛山得胜寨屯兵时候,他们同李自成每日见面,无话不谈,亲如朋友,那样毫无隔阂的情况一去不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