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而且会再次加速,去拦截那两艘已经暴露行踪的s26型潜艇。期间,还有可能会使用主动声纳。
在做出这个判断后,莫希谚就让大副掌舵,让301a艇进入敌艇的探测盲区,并且始终呆在敌艇的探测盲区内。
在“密西西比”号转圈的时候,301a艇以极慢的速度进入其回转航线的内侧。
关键就是,在“密西西比”号启动主动声纳的时候,301a艇就在其西面,而且恰好在其声纳探测盲区内。
必须承认,周仁杰的控制技术很到位,只是莫希谚的预判更加重要。
要知道,潜艇的声纳探测盲区不是后方的锥形区域,而是一个近似于橄榄型的区域。主要就是,海水的密度、温度与盐度存在微小的差别,会改变声波的传递方向,产生类似折射的效果。盲区的大小,除了受到海文环境影响,还跟潜艇的速度有关。简单的说,潜艇的速度越快,探测盲区就越大。
可以说,鲍威尔上校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
这就是,在用主动声纳搜索的时候,应该进一步降低航速,缩小后方的探测盲区,而不是维持在十八节左右。如果“密西西比”号的航速降到十二节,就肯定能够听到301a艇发射鱼雷时产生的噪音。以“弗吉尼亚”级的加速能力,把航速降低六节,也只是多用不到半分钟来加速。
也就在这个时候,301a艇发射了鱼雷。
与在东海冲突中伏击第三护卫群时采用的办法一样,鱼雷自航出管,而且采用的是线导模式。
因为由潜艇直接控制鱼雷,所以不用启动鱼雷的导引头。
为了进一步降低被敌艇发现的概率,鱼雷的初始航速只有二十节,只比“密西西比”号快了两节。
直到“密西西比”号收回拖拽线列阵声纳,开始加速的时候,鱼雷才开始加速。
当然,这些都是由301a艇的枪炮长控制,莫希谚只是下达命令。
因为速度加快,后方的探测盲区进一步扩大,而且潜艇自身的噪音对侧舷阵列声纳产生严重干扰,所以在鱼雷达到三十节的最大安静航速时,“密西西比”号依然没有发现正在迫近的威胁。
在鱼雷距离敌艇不到一千米的时候,莫希谚才下令切断导线。
这么做,不是说有十足的把握,而是便于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机动。别忘了,301a艇一直跟在“密西西比”号的屁股后面,还随同“密西西比”号加速。虽然301a艇的加速能力不比“密西西比”号差,但是在速度提高之后,产生的噪音明显增强,随时可能被“密西西比”号发现。如果“密西西比”号以最小半径转向,就有可能在被鱼雷击中前向301a艇发起反击。莫希谚并不担心遭到攻击,毕竟301a艇的最大潜航速度也不慢,而且启动聚变堆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冒险,因此提前切断了导线。只不过,他还同时下令准备好另外一条鱼雷。如果敌艇避开了第一条鱼雷,得马上发射第二条鱼雷,绝不给敌艇反击的机会。
其实,根本用不着第二条鱼雷。
301艇发射的是一条y10se型鱼雷,虽然严重了y10的编号,但是这种鱼雷跟y10基本上没有关系。采用这个编号,其实只是为了保密,即让外界认为这是一种由y10改进而来的鱼雷。
y10se是华夏海军第一种由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推进的电动鱼雷。
严格说来,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生产与列装的锂离子聚合物电动鱼雷。
可以说,除了价格仍然较为昂贵之外,其他方面几乎都算得上完美。具有无级变速能力的电动机能方便的调节与设定鱼雷的航速,从而满足各种战术需求。比如在攻击速度较慢的运输船只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