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 产品(第1/2页)  续唐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续唐之路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简直爆棚,他们心里都充满了一种奇异的成就感,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工业科技带来的神奇,同时他们也是这种科技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又在三号作业区,加了一道烘焙碳酸氢钠的工序,直接将碳酸氢钠变成了碳酸钠,这就是真正的纯碱了,而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又重新导入到三号盐水池,循环利用。

    已经熟练掌握了各自操作流程的这拨人,彻底迸发了工作的热情。只要看着白花花的成堆的碱,被无中生有的制造出来,他们的身心就会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他们其实已经忽略了制碱的最初目的,他们只是单纯的抱着一个念头:制碱、制碱、再制碱!就像一个小朋友忽然得到了新奇的大玩具,怎么玩都不会厌倦。

    到了最后,阿布只能把他们强制叫停,否则储藏的盐都快要被他们挥霍一空,过冬都成困难。如果数九寒天再去外面兑盐,那将会遭遇千百倍的困难与艰辛。

    阿布把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叫到一起,开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会议。通过近段时间的磨合,每个人都能熟练的掌握自己的业务,同时还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随着碳酸氢钠的析出,盐水池的氯化钠含量会降低,加入和搅拌盐的速度会跟不上,可以在旁边建一个备用的盐水池;如有需要,直接将备用池的饱和盐水导进主池即可。

    还有在氯化铵结晶时,会粘到壁上很厚,虽然用刀可以刮下来,但比较麻烦,以后可以想办法改进一下。

    另外,如果能把三号作业区的主盐水池温度降低,就可以降低溶解度,这样就可以加快碱的析出速度。降温的方法可以采取水冷或者芒硝制冷的方式。这个建议是刘远禄提出来的,看来他对化学领域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刻了。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好不热闹。阿布只能感叹一句: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实践出真知啊!他们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不正是后代逐渐完善工业体系的缩影吗?他直接找人把这些经验、建议及遇到的问题全部记录在案,以备以后的改进使用。

    最终得到的产品有成堆的焦炭、生石灰、纯碱、氯化铵、沥青,还有好几缸的煤油。阿布叮嘱大家哪些需要密封,哪些需要防潮,分门别类的存放起来。同时李宝田已经按照阿布的说明,领着人在那边,着手制作模具了。按照现在的纯碱储量,阿布觉得应该先为大家做一批玻璃盘、玻璃碗、玻璃灯出来。让大家真真切切的感觉到科技的力量。

    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焦炭就不用说了,直接拿来生火做饭取暖就是。

    最先受到大伙儿追捧的是煤油,之前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照明就需要油,而仅有的羊油牛油用来做饭都不够,哪里舍得来照明。所以大家晚上的生活一般是先给小孩子讲故事,哄他们睡觉,而后老夫老妻的做一些上上下下的体力活儿,一闭眼就第二天了。

    现在好了,有了煤油灯照明,该学习的学习,该纺纱的纺纱,各做各的事儿去。虽然味道有点大、灯焰有点黑,但都不影响大家对它的喜爱。同时心里感叹一句,阿布先生太伟大了,抓紧时间学习吧。

    对于生石灰,起初都没有人在意,可自从看了刘远禄先生房间后,纷纷改变了想法。他们居住的岩洞原是长期河流冲刷、侵蚀留下的,内壁十分光滑。大家来此居住后,按照人口的多少,以原来的岩洞为主体,用石头、粘土隔挡成一户户的院落,各自院落内又分成不同的房间,便成了防雨防漏、经久耐用的石头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屋内的光线有点暗,但对于刚从温饱线上挣扎回来的人们来说,这都不算事儿。人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