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第1/3页)  秋起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家知道,电磁波c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导,但声波不行。所以,对声波武器防护的常规思路,是需要研究从如何建造一个‘真空’隔离带,将声波攻击源和需要保护的人隔离开”秋起帆从站起来开始讲“致命7赫兹”开始,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半个多小时。

    听着一个6岁孩童侃侃而谈,说的还是杀人于无形之术,众军官平息静气,无人离席。

    仔细想来,次声波武器只杀伤敌人肉体,对建筑物没有破坏,而且无论是钢铁还是钢筋混凝土,都拦不住次声波的传导。

    现在各个国家对战争的防护,主要立足于任何防护原子弹攻击,因此有的国家大规模修建地下掩体,有的甚至深达数千米,可以经受住核爆轰击。

    但,纵然是这种掩体,也挡不住次声波进攻。

    “就我掌握的资料来看,一些国家已经在秘密研发次声波炸弹”,秋起帆接着道,“大家想象一下,可能某个夜晚,整座城市还在睡梦中,敌人在城市上方空投了一枚次声波炸弹,只需半小时,整座城市毫无异样,但所有人已经全部爆体而亡,不论你是躲在家里,还是地下掩体中。几天之后,敌人对这座城市大规模实施占领,唯一要做的就是清除尸体,除此之外,没有辐射c没有废墟。”

    (配图)

    “完美”座下不知谁在轻声说了一句。这对职业军人来说,不费一枪一弹能夺取一座空城,还有比这更完美的进攻吗?

    “这么猛的进攻武器,为什么至今没有投入实战?”有人问道。

    “首先,技术上还没彻底解决次声波的定向传播问题。次声波传导距离非常远,1986年1月29日0时38分,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这次爆炸的次声波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北京香山监测站监测到,其间长达13小时,距离远达1万4千多公里。也就是说,次声波战术对实施一方来说同样将带来人身伤害。”秋起帆说。

    “如果用战略无人机c地面机器人来进行投放,就没有后顾之忧了。”那人接道。

    大家无不悚然点头。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发出战略无人轰炸机,可以打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一旦发生战争,空投次声波炸弹的场景不难想象

    “如果投入实战,怎么防护是最有效的?”连总导演也被这个话题深深吸引了,他曾经参观过不少地下掩体工程,一想到万一有朝一日,这些工程面对次声波攻击,就跟透明一样,不禁暗暗冒冷汗。

    “我的思考基于以下三点”,秋起帆说,“首先,从声波的传导性着手。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比如我们通常说的‘空气’,准确地说是在地球引力环境下,氮气c氧气c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在某个标准值之间的介质。同样频率的声波为什么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就因为这个‘真空’的引力c气体等参数发生了改变。”

    “让我们把普通环境,想象成一个有太阳的白天;再把杀伤频率声波想象成一个虽然无形但有影子的人,这个人的实质就是声波频率。”

    “如果我们抓不住这个隐形人的真身,而能消灭它的影子,其实质就是消解了声波攻击。大家再想象一下,如何在太阳下消除影子呢?你可以打伞,如果没有伞,就可以躲在树荫下,让树荫的影子覆盖掉你的影子。”

    “所以,如果我们能改变‘空气’这个介质的参数变量,就能制造伞和树荫,从而让次声波无法传导,或者传导过程中已经被改变为无害频率。”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些国家的防护思路是研究真空隔离和屏蔽材料,二者有较大缺陷,一是制造真空隔离后,人也和外界彻底断绝了联系;二是寻找屏蔽材料几乎无用,敌人只要改变声波频率,就可能导致这种材料完全失效。”

    “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