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第二十五章 在路上(第1/2页)  红楼之悲催的理科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薛父此次回京,除了给薛螭拜师,还另有要事。前文已经说了薛家是皇室埋在江南的暗线,前些年,薛父看不清形势,被四大家的名号给蒙住了双眼,对皇上布置下的任务没有那么尽心,还想着站队,这还没正式站队呢,就遭了黑手。自家人是一个都没少的被人盯上了,要不是发现的早,薛家绝对好不了。

    薛父认清了现实,自是不会再走歪路,和皇子搅到一起,而是一心为皇上办事。薛家在江南的实力还是不错的,这几年也是收集了不少情报,有些是能通过暗线传到京城,有些却是不能,于是薛父趁此机会来到京城,亲自交到皇上的手上。皇上自是看到了薛父的忠心,有勉励了几句,吩咐了新的任务,就让薛父退下了。

    薛父退下后,想着皇上的新任务,心中是既激动又忐忑,同时也因着皇上的新任务,薛父决定先回江南,这回皇上的任务可是要调查甄家,甄家在江南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薛家也就在金陵能说得上话,可是甄家动一动,整个江南都要翻个身,所以薛父决定回南坐镇。

    于是薛父在薛螭拜师的第三日就带着薛母和薛好登上了回金陵的船只。

    薛父走了,留下薛蟠和薛螭还有大管家,然后和程公一起回金陵。

    程公去年一整年都在金陵,直到过年才回的京城,自是有许多人上门拜访的,而且程公一回来就说要收徒,虽然怕薛螭年小移了性情,并没有向大家介绍薛螭,但程公又收了弟子的事却是知道的,所以纷纷上门看程公是否能再收弟子。程公在被烦了几天后,不胜其烦,终于决定把本该三月再去金陵的日子提了出来,到了二月二十五就带上薛螭和薛蟠登船回金陵。

    在这里说一下,本来薛蟠也是要和薛父他们一起走的,毕竟程公只是收下了薛螭,只是因为程公收下了薛螭,薛蟠的启蒙先生就不好再教导薛蟠,而且李先生要待在京城准备来年的科考,所以薛蟠一时没了先生,再加上薛父回金陵是有要事,暂时是寻不到合适的先生,所以索性让薛蟠跟着薛螭和程公一起回金陵,趁此时间薛父也能重新寻找合适的先生。

    读书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何况是薛螭这么一个不通文章的小人儿,自是更该如此,在加上一个喜武厌文的薛蟠,对能躲看看多逛逛自是欢喜的。于是回程的路上,程公每到一地就会停船靠岸,或游览湖光山色,或穿街进巷看世情变化。

    一路向南,天气渐暖,又正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桃红柳绿。

    在天津,他们去了天津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特产都能在此地找到。天津历来都是京城的门户,海运漕运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不论是东北的人参鹿茸,还是川地的蜀锦,亦或是来自丝绸之路的异域商品,还或是江南的精致物件等等都能在此看到。

    在临清,他们参观了鳌头矶。在临清,运河交集处,有一组古建筑群,它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鳌头矶之名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此处北侧原有元代运河自问津桥入卫,明代又开挖运河南支,经大众公园,由头闸口入卫,西面有卫河,这样鳌头矶以西便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之地,时称“中洲”。鳌头矶处中洲突出之地,明代正德年间在此叠石为坝,状如鳌头,元代运河之临清c会通二闸及明运河南板c新开二闸分左右如鳌足,后有广济桥如鳌尾,知州马纶题名曰“鳌头矶”。

    在聊城,他们登上来往舍利宝塔,感受佛家的庄严。舍利宝塔为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九级八面,檐下有砖刻“阿弥陀佛”,且有陶质花纹斗拱,砖角空柱下皆雕莲花承托。各角均为雕花木椽挑出,上系铜钟。塔内有通天柱为中轴,壁有转角形梯道,可环回登临顶层。六层以上各有造像,五层内壁有《修观世音菩萨宝塔疏》石刻,六层内壁刻“秀聚中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