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我凭空编造出来的。常言说‘天下没有不死的父母’,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大家可以想想:养老院是老人成堆的地方,七c八十岁的老人也不在少数。六c七年不死一个老人,这正常吗?
“据我所知,梁家屯梁世英的老伴儿,哦,就是你们叫她英那个,人都八十七了,还活得好好的。而她的儿子,却因为被她借寿而被她吓死了。
“就凭这一点,你能说没有‘借寿’这一说吗?!除非你们把她儿子梁龙久找回来,哦,活着回来,我才不相信‘借寿’之说。”
梁晓乐:“当真???”
汤半仙:“当真!!!”
梁晓乐扭身一指小河的小桥上:“你看那是谁?
汤半仙和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望向小桥。
只见身穿寿衣的梁龙久,正健步从小桥上由西往东行走。由于天气热,他把寿衣的带子解开了,宽大的袍襟随着他的脚步,一走一摆动。
最先反映过来的是梁龙久的儿子梁德存。
梁德存一见父亲回来了,一边“爹”“爹”地叫着,一边撒丫子往小桥的方向跑。
梁德存的喊叫声,惊动了临时看台里的老人们。尤其是英老奶奶,听见孙子招呼“爹”,知道是自己儿子回来了,未曾见人,老泪已经在顺着满脸的核桃纹,在脸上横流起来。
儿子的归来,在英老奶奶心里,不仅仅是儿子的失而复得,解开她最大心结的是:她没有“借”儿子的寿命!对于八十七岁的她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人们说,自己的长寿是前世修来的福,是沾了养老院老天爷爷院长的光!
临时看台上其他老人们也都很兴奋:三个被“借寿”的活过来了俩,只要梁龙久再一回来,“借寿”就成了真正的谣言。他们都可以扬眉吐气地生活在养老院里,享受着长寿健康的快乐生活了,
书中暗表:“借寿”之说已经造成老人们的心里障碍,有的甚至认为长寿是一种罪过!要是这个谣言破不了,老人们很有可能会谈“寿”色变。
老人们心情激动,一个个离了座位,搀扶着英老太太,走出临时看台,去迎接回归的梁龙久。
立时,梁龙久的回归便成了小河两岸的重头戏。人们纷纷议论起来。外村里有不知情的,便向梁家屯村里的人们打听。梁家屯村里的人们,更乐意把自己村里的奇闻异事喧嚷出去,一个个说的眉飞色舞。
汇集在桥头下的父子c母子,经历了这一番生离死别,自是抱头痛哭。
梁龙勤赶忙劝道:“老久哥,你这一回来,把咱养老院里的臭名声也洗清了。现在乐乐他们正跟那个造谣者理论哩,先把自家的情感撂一撂,快过去把你的经历,对大家说说去吧。大家都闷着呢?”
梁龙久不解,忙问道:“什么‘借寿’之说?”
“哎呀,儿啊,你要不会来,娘也没脸活在这世上了。”英老奶奶哭诉道:“那个挨千刀的,说是娘‘借’了你的寿命,你才死的。还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儿啊,你快过去,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事说清了去,也为为娘洗白洗白。”
“原来是这样。这哪跟哪呀?”梁龙久气愤地说:“那我赶紧过去。存儿,扶着你奶奶,别让她摔着了。”
梁龙久嘱咐完,在梁龙勤的陪伴下,大步流星地向梁晓乐他们待的地方走去。
汤半仙见梁龙久回来了,心里一下虚了,头上的冷汗也冒出来了。心想:三个被“借寿”之人都活过来了,“借寿”不攻自破。自己不趁这个混乱时机赶紧走,还待何时?!心里这么一想,便赶紧命令自己:鞋底抹油——出溜吧。
梁晓乐早就防着他这一手呢。见他走离“考场”北侧二十多米,意念一动,驭出一丛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