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每个人看待别人的方式和出发点各不相同,有的是以第三方为参照,有的则是以自身为标准。
这位靳小姐明显属于后者。
别看她年纪轻,出道却相当早,从舞蹈学院到电影学院,从音乐电视到电影c电视剧,几年的打拼下来,见多了光怪陆离,经历过是是非非,也悟出了她自己独有的一套娱乐圈行为准则,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尽量取信于人,但不可轻信于人。
基于这个准则,在见到本人之前,听到张导私下里评价杨昆“才华横溢c年少多金”时,她是持一定的保留态度的。
当然,对于“才华横溢”这一点,她并不表示怀疑。
没才华能作词作曲,能考上名校?
至于“年少多金”嘛,就值得商榷了。
有才华不代表人品好,不代表就一定有钱。
国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有才华c急于成名的年轻人。
在娱乐圈里混了这么几年,类似于打肿脸充胖子c借钱撑场面的人和事见得不要太多。
像这种有点才华又敢赌敢拼的年轻人,东拼西凑地借个几十万,故意摆出一付腰缠万贯的谱来拔高自己,千方百计地跟圈里的大腕搭上关系,借对方的名气这么一炒作,再加上那么一点点运气,万一真的心想事成,到时名利双收,财源滚滚,谁还会计较他的过去?
到那时候,这大款装着装着,也就装成了真的。
虽然没有亲眼见证张导和杨昆从相识到合作的经过,不过从其言辞间对后者的推崇,以及剧组成员口中的溢美之词,也不难想像c还原出整个过程。
在酒吧和c田真“偶遇”——借口拍tv,通过结识张导——借助张导的名气和影响力,将其作品推向音乐电视市场——一夜成名,简直就是娱乐圈新人博出头c谋上位的典型模板嘛。
至于千万身家什么的,从头至尾都是杨昆一个人在自说自话,除了划到张导账上那20万制作费,以及付给录音棚的费用外,谁又见过他拿过半个大子儿出来?
见到杨昆本人之后,她更坚信了自己的推测。
也难怪她胡思乱想,90年代的土豪还不像20年后那么低调,时装c名表c豪车c美女只要是能彰显自己成功人士身份和地位的配件,恨不得一样不落地全配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似的,像杨昆这样不注重个人形象的,屈指可数。
其实除了有点闷骚外,杨昆的性格倒不会过于保守,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身份,不愿在校园里太过张扬,才会刻意以一身运动装束示人,至于手上戴的卡西欧电子表,则是叶小换童鞋送他的入学礼物,是小妮子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零花钱买给他的,比什么劳力士c帝舵更有纪念意义,落到她这个外人眼里,却成了装逼不成装成傻~逼的典型。
当然,即使自认为识破了杨昆的不良用心,靳小姐也不打算向张导提出自己的疑虑。
彼此素昧平生,刚一见面就傻乎乎地跳出来,指证对方“你这个大骗纸”,那是狗血电视剧和小白网文里才有的桥段。
深知娱乐圈风高水深c打拼不易的她只是不屑于对方的为人和拙劣的演技,对其作法本身,倒没有过分鄙视的意思。
和那些为了上镜c为了出名,陪富豪吃饭c陪导演喝酒c陪制片人应酬,甚至不惜半夜三更去敲人家房门的新人们相比,这种手段连擦边球都算不上。
况且换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事件的主角,张导和剧组也算不上吃亏上当,毕竟实实在在的银子是落进腰包里了,唯一的损失,只是不知不觉中被这小子当作了成名的跳板,自身的无形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已。
再有一点,不管对方出于何种目的,手段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