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猴年马月需防鼠之山海关(第1/3页)  寻找足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经艰险才回到白山黑水之间,同旗的人倒也不怎么关注他,因为他们本来就散乱无固定场所。 范文程隐姓埋名了几年,机会终于来了,努尔哈赤的死,皇太极继位让他得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皇太极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意识到女真的弱小与落后,想着向能人借智慧,于是设立“文馆”即智囊团,范文程因为读过一些书,就被招至其中。很快,范文程受到皇太极异常重视,君臣密谈几个小时,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估计也少不了范文程吹牛的成分,“汉人那边会算卦的如何如何牛,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跟皇太极提都没提推背图预言的事,皇太极后来改国号为大清也不知是否是听了范文程的忽悠。

    不过那时候范文程的文采与智慧还上不了台面,他多次建议皇太极倾巢而出攻击明都北京,而没想过退路问题,若换了熊廷弼在辽东,他们肯定就回不去了。

    有次攻击明都,范文程还敢于披甲上阵,摆出一幅不怕死的颈势,为此还升了官,文武通才。

    在劝降洪承畴的过程中,范文程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洪承畴本来已绝食多日,范文程去作最后劝降,见一块鸟屎落洪承畴衣袖上,洪承畴屡次拂拭,回来报告皇太极,“洪承畴可以不死也,爱衣且如此,何况命乎?”于是皇太极才派顺治他娘去将洪承畴搞定。假如范文程的逻辑是“绝食将死,尚爱整洁,焉能毁辱其名节?”洪承畴就完了。

    皇太极死,多尔衮摄政,其兄弟多铎看上了范文程的老婆非要霸占,经多尔衮调节此事才算作罢,而范文程也意识到再不建功立业,以后不容易立足,于是在顺治元年四月初四上疏摄政王多尔衮,而这次上疏也决定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谋士地位。

    后来范文程主修《清太宗实录》时将自己草拟的奏章一起焚烧不留,史学家有人评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引起嫉妒,当然,那时候是多尔衮摄政,想压福临一系,范文程不想太显眼,但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这样的文化好像是汉人的思维定势,刚开始在满人那里,只要有用有功又不与其争皇位或造反的汉人,则是极力重用,绝不用忌讳功劳大或政治派系恩怨,反正你也成不了气候,大权还是在我八旗子弟这里。

    试着举两个例子说明此问题,其一:祖大寿,先投降皇太极为了活命后来入锦州转而翻脸又替明朝守城,后来又投降满清,就这么一个人,满清也没杀他,只是以后不敢再让他带兵。

    其二:洪承畴,对于这样的人才皇太极都舍得把老婆送上,只是为了让他跳槽过来。

    以此理推断,以范文程的功劳与地位,即使提出要睡个太后皇妃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满人在汉化之前也不在乎这个,只要你为我效力就可以,可想当年玄音要是跟着多尔衮回去那会是什么待遇,皇太极非认他做干爹不可。

    那范文程为什么烧自己的奏章呢?

    难道有说多尔衮或其他亲王坏话的内容?不可能,只要敢写出来,一般不会给自己找麻烦的,不用忌讳自己从前的奏章对自己政治前途不利。因此烧奏章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的想法是经不起推敲的,范文程一生当中功劳最大的奏章就是顺治元年四月初四的那份,他怕什么功高?他最怕的是面子。早期留下的一些奏章中可以充分体现范文程的学历水平,有的奏章中竟词语不顺,还能出现“头紧顾头”这样的大白话,不知后来的乾隆看到这些会不会喷饭。

    在清军入关之前没人笑话他,几乎都是大老粗,但入关以后就不同了,明朝降臣们可都是进士出身啊,博士c硕士的文章奏折看多了,再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奏章,脸上臊得慌,堂堂一大学士竟是这种水平,跟清华大学校长念错别字c北大校长写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