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唐公遇盗(第1/2页)  隋唐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暂且不说秦琼押送充军的事,再说那李渊。他见隋主准了他的奏本,还命令他担任河北太原府的太守,就像的了一道敕书,急忙叫人收拾行李,准备动身,首先要打发他府中的一干下人。只见唐公府中的院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挨着一个站了一大片。李渊站在日月台上,看着这些手下人,都已经跟随他很多年,实在不忍心打发他们离开,眼中含着泪说道:“我指望着在长安做官,照顾你们一辈子,想不到因为几句民谣,我要辞官回去,大家都不要跟着我去了吧。”唐公平时待人宽厚,众人一听,都放声大哭起来,显得十分伤心。唐公看见他们哭,眼泪也滚滚而下,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泪水,又说道:“你们不必啼哭,难道我现在不当官了,要把你们都赶走不成?我的话还没说完,请大家听仔细了:有领我的地种的,京城中有买卖营生的,有在我门下得了一官半职的,在长安附近有亲朋故有的,这样的人都不要跟我去了。如果一没有地种,二没有买卖营生,三长安中又举目无亲,这样的人留在京城也没有用处,都跟我到太原去,将就将就过日子吧。”很多人愿意去太原,急忙喊道:“小的愿意跟老爷去太原。”因为人很多,也分不清哪些人愿意去,哪些人不愿意去,唐公毕竟是个有办法的人,他摆摆手说道:“那就分成两班吧,愿意去太原的,站在东边,愿意留下来的,站在西边。”唐公一边吩咐着,一边想到:“愿意去太原的肯定不多。”

    谁知道这些人只要能抽开身的,都愿意到太原去,有的刚开始站在西边,后来又到了东边,一队变作两队,东西两边大约各有一半人。大家在下边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想要留在长安,又舍不得老爷知遇之恩,想要跟老爷去太原,怎奈一家老小都在长安,大小也做了官,还有生意要打理,实在是走不开。”所以同样是手下人,西边的羡慕东边的,好像是要去游玩一样。唐公问西边的人:“你们都愿意留在长安吗?”有几个人说道:“小人蒙老爷抬举,已经做了官。”又有几个人说道:“小的正在种老爷的地。”还有几个人说:“小的领了老爷的本钱,有生意营生。”唐公听完以后,吩咐把几个大箱子抬了出来,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发了棉布两匹,银子一锭。东西发完以后,唐公又说道:“我不在长安做官了,你们都要收敛收敛,低调做人,遵守法度。一定要记住了!”众人都磕了头下去了。唐公又对东边的人说道:“你们这些人都是要跟我去太原吗?”众人说道:“小的们好几辈人都在唐府,情愿跟着老爷到太原去。”唐公吩咐人做了一个花名册,每人发了路上的干粮和盘费,吩咐众人不许骚扰一路上遇到的老百姓,买卖东西要公平,不得强取夺拿。吩咐完了以后,唐公退入后堂休息去了。

    窦夫人走上前说道:“现在能够回老家,也是个好事,只是我身怀六甲,这一路上都是旱路,恐怕经不起车马劳顿。况且就要分娩了,不如等半个月以后在起程。”李渊叹了一声,说道:“夫人!主上多疑,另外还有奸人造谣诽谤,要杀尽姓李的人,我们就像身处龙潭虎穴,好不容易皇帝批准了,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家。你不晓得李浑吗?他全家要想回去是万万不能了!”窦夫人默默无语,起来收拾行李去了。李渊拜别了隋主以后,又辞别了亲朋故友,自己和窦夫人,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坐上了轿子。李渊的弟弟李道宗和长子李建成骑上马,跟着四五十个膀大腰圆的家丁,都是关西大汉,弓上弦,刀出鞘,簇拥着离开了长安。

    此时正是中秋季节,唐公趁着天气好出门得早,送行的人也不多,只有几个亲朋故友在郊外践行。唐公也不敢提到国家大事,稍微表达了一下感谢之意,就辞别起程了。人轻马快,一会儿就走了二十多里地,人烟越来越稀少了。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山岗,山岗后面有一片黑压压的树木,显得十分险恶。这个地方叫植树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