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九华山扫地僧(第1/3页)  尸魔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c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c九华山c天柱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c九华山c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c主景区。方圆120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c天柱c十王c莲花c罗汉c独秀c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c五溪山sec莲峰云海c平冈积雪c天台晓ric舒潭印月c闵园竹海c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99座,佛像万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c化城寺c祇园寺c旃檀林c百岁宫c上禅堂c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c叮当鸟c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yu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se的千古绝唱。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se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cri出c晚霞c云海c雾凇c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c“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九华山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c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c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jg严c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cjg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