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多角度、全方位以及特殊化透视人性的内在(第2/8页)  透视人性弱点22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理总要通过一定的迹象外现出来,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的行为就是心理迹象之-,人性弱点也就深潜其中。为此,从现象发现本质,从行为观察心理,透视人性弱点,就成为一条重要途径。

    唐德宗时,潘炎为翰林学士,享受的恩宠非同寻常。有个京兆尹要拜会潘炎,但没有见到潘炎,就贿赂给看门人300匹细绢。潘炎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丈夫说:“同为臣子,而京兆尹为了见你一面,竟给看门人300匹细绢,可见你的处境很危险。”于是力劝丈夫辞职了。这样,潘炎终于躲过了后来的危险。

    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是很微小的,而在德行方面的差别却很大。在追求目标时,也许君子和小人的愿望是同等水平的;喜欢荣誉而厌恶耻辱,喜欢利益而厌恶受伤害的这种心理,君子和小人是一样的;可是,他们求荣求利的方法却完全不同。小人想尽方法取得他人的信任;想尽方法去欺瞒他人,使之亲近自己,甚至为了取信于人,不惜使出下三滥的手段。而君子,自己讲信用,更希望别人信任自己;自己对别人忠诚老实,才希望别人亲近自己;自己做事规矩而有条理,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做得对;他们的真实意图易于为他人所理解,按他们的意见办事,会形成安定的环境,必然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也必然会得到良好效果,不会有祸害性的副作用。因此,君子不得志时,也不隐瞒自己的主张言行,得志以后便能弘扬自己的德行;他们死后,人们还会怀念他们的德行功业。小人们只能望尘莫及地说:“我们多么希望能像君子那样了解所有事物的功能呀。”其实,他们不知道,在对客观事物功能的了解上,他们与君子是一样的。

    齐桓公在管仲临终之际,向他讨教安邦之策,问及他对朝中的幼小之辈的评价,管仲知无不言。只可惜齐桓公听而不信,最终招致齐国大乱,自己竟也死于非命。这就是没有看清小人所导致的悲剧。

    齐桓公问:“您看易牙怎么样?”管仲答道:“君王您就是不问,我也是要说到他的。这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人,是一定不能亲近的!”齐桓公又说:“易牙曾烹煮自己的儿子,以迎合我的口味。这是爱戴我超过爱他儿子的。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

    管仲回答道:“人间之情没有比爱怜儿女之情更深了。易牙连亲生儿子都能舍弃,又哪里会在乎舍弃您君王呢?”

    齐桓公又说:“竖刁自愿接受宫刑,侍奉于我。这是爱我胜过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

    管仲说:“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会比自己的躯体更重要吧,连自己的躯体都能割舍,又哪里会在乎割舍一个国君呢?”

    齐匿公又说:“卫国公子开方,抛弃他千乘之国的太子地位,甘愿做我的臣子,把我对他的垂爱当做他最大的荣幸。这是对我虔诚地顶礼膜拜的缘故所致。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也不去奔丧,开方爱戴我胜过爱他的父母。这是丝毫也没有怀疑的了。”

    管仲回答说:“人间恩情没有比父母的养育之情更亲的了。他对父母养育的恩情尚能舍弃,又哪里在乎舍弃一个君王呢?再说,千乘之国的封地已是人们极为向往的了,而开方抛弃千乘之封的地位投奔归附于您。这说明,他的欲望远远超过了拥有千乘之国。君王您千万要除去此人不可重用他。如重用他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结果,最终的发展确实不出管仲所料。

    观察一个人的好恶,主要看他做人的习惯,看他人生的全部真相。

    春秋时,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的能臣管仲与鲍叔牙是朋友。管仲之所以能被齐桓公破格任用,完全是由于鲍叔牙的推荐。所以管仲常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可见,他对鲍叔牙是十分感谢的。当然,他们也更深深地理解彼此。但是在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