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游泰山(1)(第2/3页)  冥界警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而根据张子阳的了解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c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c抬升幅度最大c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c中夭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c尖顶山头c锯齿状山脊c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发育各种侵蚀地貌类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观。如大直沟c大沟巷c窑子沟c三岔沟的峡谷地貌,百丈崖c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龙角山c歪头山c傲徕峰的奇峡地貌。以及壶夭阁的谷中谷等险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观,此外泰山还发育有众多的三级型的微型地貌,他们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有力证据。

    (1)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门c红门c金山及黄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为50~200米,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相当于华北临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岭一带的平缓山脊上,海拔高度为600~800米,相当于华北唐县期夷平面。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在岱顶及其周围宽广的山顶,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构成一个向北微倾斜的封顶面,相当于华北鲁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顶南北两侧常可看到峡谷的谷坡发生三次转折,如山北的一条峡谷在其上段约200米的深处,谷坡骤然变陡,又往下200余米,谷坡几乎直立,高达20米左右。根据峡谷的谷坡三折变化情况。可以把峡谷发育过程大致划分为峡谷上段c峡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此外,在有些沟谷的纵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线发生转折的现象,如从西路的黑龙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渐增大,在黑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