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百里军情(上)(第2/3页)  铁幕降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一齐跪倒在地,“臣等有负圣恩,无地自容。”

    咸丰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气暴躁,容不得别人说错半句话。文武大臣个个紧盯着地面,一句话也不敢乱说。

    望着俯伏在地的军机重臣,咸丰无奈的摇着头,“京师到处奸商,尔等身为御前辅臣,难道就拿不出一条良策吗?”

    “皇上息怒!”军机大臣穆荫连忙磕头,“没有粮食,再多的方略也难以抑制粮价上涨。”

    “四哥,臣弟以为,扬汤止沸难以奏效!”恭亲王奕訢眉毛一扬,“为今当务之急是让何桂清尽数发出漕粮。定例漕粮尽数入京,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咸丰四年,因为太平军的影响,江苏一是战乱,二是需要支持江南c江北两座大营,漕粮难以调集入京,整个北京城全都在期待浙江漕粮入京。

    而浙江征集了糙米三十二万多石,白米二万七千余石,原本十一月起运,结果又遇上明匪施虐浙东,浙江巡抚黄宗汉等官员被杀身亡,官场一片混乱,漕粮入京也严重受阻,入京漕粮不足定例的三成。

    “臣附议!”众大臣一齐俯伏在地。

    京师缺米是一回事,黑心粮商疯狂涨价又是另外一回事。望着眼前的这些王公大臣,咸丰心中很是恼怒。他知道京城所有奸商都是有背~景,黑后~台就在跪倒在地的这些人中间。

    满朝大臣皆可杀!想到这里,咸丰一阵气急,连咳数声。身边的小太监慌忙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参茶。

    喝完参茶,咸丰平静了许多,“罢了,罢了!”

    他用手帕轻轻擦拭嘴角,“六百里加急发给何桂清,漕粮入京c维系浙东的安危是他的第一要务,年前必须把定例漕粮足额送达京师。”

    “皇上圣明!”

    至于浙东的安危,咸丰叹了口气。他心说,只要何桂清能够维持现状,不使浙东局势继续崩塌,那就是上上大吉!

    想起明匪在浙闽的猖獗,咸丰心里面那个恨啊!

    自打他登基之后,就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局。外有烟片战争后夷人贪婪无厌的步步紧逼c内有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粤匪长毛作乱。他是兢兢业业c惨淡经营,启用了一批能臣猛将,总算是把长毛的进攻抑制住了。

    而今僧格林沁已把北上的长毛紧紧围困于天津静海一带;江南大营c江北大营从南北两个方向,紧紧围困江宁城;曾国藩也在湖口c九江一带节节胜利,连续打败发匪石达开,眼看就要夺取九江,兵指金陵城;岭南方面,叶名琛守住了广州城,广东天地会已经出现了颓势。

    可就是这明匪啸聚舟山,施虐浙东,严重扰乱漕粮进京,现在竟然又窜扰到台湾,占据半个台湾。

    看着案头上闽浙总督王懿德快马送来的奏折,咸丰轻轻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年纪轻轻的他已饱尝头痛的困扰。

    “诸位卿家,台北损师数万,同知丁曰健c副将曾玉明尽丧敌手,全台岌岌可危。福建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明匪的小册子,还有张仲兴写的《匪区见闻录》,你们也都翻阅过了,抚台灭明可有方略?”

    “四哥!臣弟以为这明匪从西洋而来,冒充南明鲁王部属之后,勾结西夷,购得坚船利炮,盘踞舟山,骚扰浙东,而今又窜扰台湾,窥测闽浙,乃是我大清心头大患!”

    恭亲王奕訢上前一步,“从明匪撰写的《世界地理》c《铁幕降临》等小册子可以看出,明匪对天下大势很是熟悉,非一般会党可比。从张仲兴所探知的明匪种种行状,可以看出他们仍然遵循的是明初朱升的方略,‘高筑墙c广积粮c缓称王’,只要他们龟缩台湾,轻易不大动干戈,就是我大清的机会。”

    咸丰缓缓点头,“六弟的意思?”

    “臣弟以为,明匪船坚炮利,寻常之师难以与之争锋,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