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雾锁甬江口(第2/3页)  铁幕降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时也抽不开身。在浙东地界,清军与明军达成了一种表面上的平衡。

    但在55年,浙东发生了很多变化。

    台湾解放之后,执委会安排长江局机关从上海搬迁至定海,浙东军区也交由长江局领导,古务生兼任浙东军区政委。

    长江局在上海有庞大的工业产业,明面上有浙东军区部队,暗地里还有林深河的人马,有钱,有枪,有人,实力大增。

    古务生通过林深河c胡雪岩c吴健彰的关系,打通浙江c上海的关节,组织成立浙东商行,江苏c浙江的满清头面人物和英法美等国洋行皆有股份。

    浙东商行下辖浙东供销合作社c浙东农业合作社c浙东信用合作社c浙东运输合作社,强势介入浙东广大农村的生产c运输c流通c服务等领域,农村经济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根据地面貌焕然一新。

    浙东军区也扩充为舟山c宁波c绍兴c杭州c嘉兴c上海六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各辖一个团,还有大批民兵联防队,牢牢控制了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大批的乡村。

    大明在浙东农村的全面渗透,引起地方缙绅的严重恐慌。

    缙绅是清代的封建特权阶层,包括包括致仕官员c丁忧官员,还有离职终养c候补官员c有功名的士子等等,缙绅掌握着大批土地,控制着地方经济,是满清治理地方的重要支柱。

    许多地方缙绅不满家族的政治地位c经济地位受到威胁,纷纷给北京c杭州投书,诉说明军已经渗透掌控整个浙东乡村,满清的管制已经名存实亡。

    满清朝廷大为震惊,让浙江尽速查办。

    巡抚何桂清与布政使王有龄等大员联名上书,坚称查无实据,起因全是因为明军在定海作乱引起的恐慌。

    因为太平军从江西大举进犯浙江,驻守浙西的提督邓绍良先是败于开化,后又在遂安兵败身亡。浙江只得急调定海总兵林深河统军星夜驰援。林深河赶走了太平军,被提升为署理浙江提督,驻守浙西一带,但浙东沿海兵力空虚,百姓不安,常常引发臆想恐慌。

    浙江巡抚何桂清等人强烈要求清廷立即调派水师舰船进驻镇海,一为保境安民,保护江南大营的钱粮供给;二为伺机跨海清剿定海,彻底消除浙东的隐患。

    何桂清其实也察觉到浙东乡村的种种异样,只是浙东商行牵涉江浙沪诸多官员,包括他自己,包括定海总兵林深河,还包括英法美等国夷人其中都有股份。

    再说浙东商行早已成了气候,浙东地方钱粮税收皆由浙东商行代~办,浙江每月供给江南大营的钱粮也是浙东商行一手操办。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投鼠忌器,不敢下手,只能自我安慰,前方战事吃紧,浙江绝不能乱。

    清廷半信半疑,最终还是相信了浙江官员的说辞,于55年月紧急调派吴淞水师营进驻镇海。

    满清认为,与太平军c明军战斗的胜败关键,主要就是对长江的控制,对大海的控制。清廷从广东调来的红单船尽丧于定海,石达开从华孚洋行得到四艘红单船,就把曾国藩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回南昌。所以满清迫切希望重新得到一批精良战船,以扼塞大江,四面兜剿,挽回危局。

    55年,华孚洋行船厂通过标准化造船,流水线作业,生产出数十艘50吨的老闸船。这批船吨位和形状与船厂秘密建造的海警船比较接近,但属于民用运输型,船舶动力就只是三张风帆。

    清廷如获至宝,全部买了下来。其中十五艘给了吴淞水师营,其余的则分派给了通州水师营c三江水师营c川沙水师营。

    清军副将黄登科在吴淞口操练水师也有大半年,十五艘精良战船在他指挥下,也算是如臂使指,得心应手。

    55年2月初,黄登科率领两千水师将士进驻镇海,重建镇海水师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